第A3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7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了不起的阿拉6班

个个都是班干部,班级凝聚力强

    在宁海教育界,提起金阳小学的“阿拉6班”,大家都赞不绝口。这个班级凝聚力强,高度自治,孩子们学习成绩好,精神面貌好。尤其让人惊讶的是,班上36名孩子,个个都是班干部,有的人还身兼数职,而且许多“岗位”都是针对孩子们的缺点和不足量身定制的。班主任袁娇儿老师说,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也让他们改掉了自己身上的毛病。

    前天,记者来到金阳小学,近距离感受这个特殊的班级。

    起源于一个小故事

    前天上午10点,“阿拉6班”的孩子们正自发进行总复习。袁老师“突击检查”时也不进教室,就趴在窗台上问:“这么乖的孩子是谁家的啊?”孩子们一阵哄笑,异口同声答:“袁老师家的呗。”师生间的互动让人忍俊不禁。

    在金阳小学,“阿拉6班”已经有5年的历史。5年前袁老师到任不久,对着一帮低年级的熊孩子犯愁。有的不服管,有的很怕生,不愿意放开爸爸妈妈的手。

    怎么帮助他们适应住宿制的集体生活?袁老师想到了一个关于睡袍的小故事。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狄德罗,据说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的睡袍。为了与这件华贵的睡袍相衬,他把床品换了,把家具换了,整个家因为一件睡袍焕然一新。

    “我的班级也需要这样一件‘睡袍’。‘阿拉6班’这个番号亲切又响亮,就是大家迫切需要的‘睡袍’。”袁老师将班级命名为“阿拉6班”的提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

    于是,袁老师在微信群里与家长们商定了班级的目标、口号,又带领孩子们制作了班旗、班章、班帽、班杯以及班级纪念册等。“有了这些,班级就像个家了,我把学校当家,也希望孩子们把班级当家。”这是袁老师的“算盘”。

    人人都是班干部

    为了锻炼每一个孩子,袁老师“发明”了许多新岗位,就连门、黑板、书柜和绿植的管理都各有其人。这样一来,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孩子们也从中得到长足的进步。

    冬冬(化名)的变化最大。他本来说话做事拘谨扭捏,大家都管他叫“豆芽菜”,袁老师任命他为纪律部长,监督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结果,一学期下来,“豆芽菜”变得阳光了,待人接物落落大方。

    在“阿拉6班”,许多职务都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不讲卫生的孩子,偏偏让他监督大家吃点心;沉默寡言的孩子,偏偏给他安排经常要上台发言的工作;不太爱护公物的孩子,偏偏让他管理桌椅书架。“孩子们都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岗位,这样一来身上的毛病不知不觉就改掉了。”袁老师说。

    做法被不少老师复制

    “阿拉6班”屡创佳绩,不仅年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温馨教室”“卫生优胜班”和“纪律优胜班”等,更被宁海县团委评为“少先队示范特色中队”。袁娇儿老师连续多年被评为校优秀中队辅导员,去年还被县教育局评为县教科研先进个人和县德育先进工作者,近期则获得了宁海县实小教育团队“智慧班主任论坛”一等奖。副校长邬晓耀对“阿拉6班”给予高度评价:“孩子们成绩好、能力强,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一点非常可贵。”

    “阿拉6班”渐渐有了名气,同校、同县乃至周边地区的老师都过来取经,“阿拉6班”的许多做法被不少老师复制。

    袁老师希望,更多孩子能从“阿拉6班”的模式中获益:“希望孩子们不光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健康的心理人格,还要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他们长大后还能保持热情和活力,愿意为集体荣誉拼尽全力。”

    记者 童程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