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社会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试工“电催专员”

揭开网贷催收那些鲜为人知的手段

    “你还有心思睡觉,昨天说好还钱的,怎么到今天都还没还……”

    “刚才你不是承认是他父亲吗?怎么现在又说不认识了?让他赶紧还钱……”

    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不时爆出各种粗口。

    这是记者不久前在海曙中农信大厦一网贷催收公司亲历的场景。

    互联网金融催生了大量的网贷平台,因种种原因导致的欠款也随之增多,于是,各种各样的催收公司应运而生。

    相比于以前那种彪形大汉秀文身秀肌肉、泼油漆、尾随跟踪的讨债方式,网贷催收更多的是通过电话,虽然不是直接的暴力催讨,但轮番的电话轰炸也会令人不堪其扰。

    亲历

    只要能讨回欠款,骂人也是难免的

    网贷催债人员的岗位名称很酷,叫电催专员。不久前,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在招聘平台上贴出了电催专员的招聘广告,待遇比较优厚:五险一金,无责任底薪+团队提成+个人提成等,平均工资8000元以上。

    自从去年爆出校园贷事件以来,网贷催收就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为揭开其运作的内幕,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经过联系,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中农信大厦30楼应聘。负责面试的,是催收部门的陈经理。

    面试比较简单,陈经理似乎更在意应聘者以前是否有催收的经历。记者说曾在调查公司从业过,陈经理顿时来了兴趣,要求记者讲述一次自认为比较成功的讨债经历。

    她提醒记者,较之传统的上门讨债,现在技术手段更多,方式方法变化很大。他们现在更多的是采取电话催收的方式,催收人要及时根据对方说话的语气、声音的高低等细节变化,判断对方最担心什么,最顾忌什么,快速抓住对方的弱点,达到让对方还钱的目的。另外,电话怎么打都行,说得简单点,就是骂人也是难免的。不管用啥手段,讨到钱就是王道。

    对能接通电话的,要连续催讨

    第二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该公司,开始第一天的试工。

    公司规模不小,有风险管理部、审核部等几个部门。做催收业务的,就坐在挂着风险管理部牌子的办公室里,20多平方米,摆放着两排共10台电脑,每台电脑前都有部电话机。

    做催收业务的清一色都是年轻小伙子,最大的也就30多岁,操着不同的口音。办公室的黑板上记录着每天的催收业绩。因为前一天指标没完成,当天上午上班时,4个小伙子受到了做俯卧撑的处罚。

    陈经理给记者安排了个师傅小王。小王说,后台每天都会将借款到期的人员名单等相关资料整理出来,上传到电脑,分配到催收人员手中。记者看到,电脑里有一份当天刚逾期的借款人员名单,包括姓名、联系电话、手续费等。

    记者发现,借款人的金额其实都很小,最大一笔也就3000元。借款时间虽只有一个星期,但手续费却高得惊人。1000元借款,一个星期的手续费高达250元。小王说,手续费其实就是利息,借款人借1000元,拿到手其实只有750元,250元手续费被直接扣掉了,一个星期到期后,借款人需还款1000元,逾期一天就要加收滞纳金。

    记者当天拿到一份近20人的名单,按照名单上的电话一一拨打,有的电话停机,有的是空号,有的暂时无法接通,有的无人接听。循环拨打了三四遍,只联系上4个人,他们答应在下午5点前还清。

    小王反复强调,电话能接通,并且答应还钱的,一定要盯紧,下午2点开始就要打电话催,要催得紧,不给对方喘息的时间。

    对不接听电话的,定位后连续发送骚扰铃声

    那么多人联系不上怎么办?小王说,办法是有的,得一个个试。

    对不接电话的,或是拨打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位。小王点开了电脑上的一个“钱包后台管理系统”,里面有个定位查询系统,通过借款人的手机号,能自动定位到一个大致的区域。

    不过,催收人员定位的目的,并不是去找人,而是通过能否定位,来确定欠款人手机的使用状态。定位成功后,就用鼠标不停地点击后台管理系统里一个“播放铃声”的按钮。小王说,播放的铃声会不停地发送到对方手机上,使对方手机无法正常使用,以此逼对方还钱。

    在“播放铃声”的按钮旁边,还有“锁机”和“抹掉该手机”两个功能键。小王说,如果欠款人逾期超过三天,他们便启动锁机功能,对方手机就无法正常使用了。但要注意,锁机时的密码要记住,对方还钱后要解锁,如果密码忘记了也挺麻烦的。

    小王话刚说完,记者就听见另一催收人员在电话里大声地说:“你钱已经还了啊,那好,马上告诉你密码,手机就好了。”

    至于那个抹掉手机的功能,小王建议尽量少用,一般都是经过多次催讨,感觉对方是铁了心不还钱了,才用这个功能。抹掉以后,对方手机就不能再使用了,同时也意味着欠款很难讨回,双方都没赢。

    对联系不上的,根据通话记录找对方亲友同事

    按照小王说的方法,记者启动定位寻找、发送骚扰铃声,但能定位成功的手机没几个。不过,催收人员还有“杀手锏”——欠款人手机在借款日之前所有的通话记录。

    至于通话记录的来源,小王说他也不清楚,公司肯定有专人负责这事。

    小王说,通话记录里最管用的就是欠款人直系亲属的电话,其次是其同事、朋友。总之,要么找对方家人,要么找对方单位或朋友,让更多人知道对方借钱不还。只要催得紧,施加足够大的压力,绝大多数欠款人最后都会还钱,“他再不还钱,名声都给他搞臭掉。”

    催收人员拨打欠款人亲友的电话也有门道,先是忽悠,让欠款人亲友以为自己跟欠债一事有撇不清的关系,才会提供欠款人的近期信息,或者帮忙给欠款人捎话。记者尝试着根据欠款人的通话记录拨打电话,不少欠款人的家属在接到电话后都会吓一跳,但也有人不吃这一套,没说几句话就挂掉了电话。

    忽悠不成就吓唬,吓唬不成就开骂,这似乎成了欠款催讨的三部曲。

    “跟你讲啊,他再不还钱,明天我就把电话打到他单位去,看他还怎么在单位里混……”

    “刚才你不是承认是他父亲吗?怎么现在又说不认识了……让他赶紧还钱……”

    “你脑子有病啊,你叫什么叫,你怎么替他担保啊……”

    催收人员的声音,在办公室里此起彼伏。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