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慢生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练三九”话冬泳身更练志

    俗话说“冬练三九”,当下正值三九寒冬,各类运动项目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无疑是冬泳——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游泳,被赞许为勇敢者的游戏。近年来,我市加入冬泳运动的市民不断增多,所谓“游泳健身,冬泳练志”,身体棒、意志坚、正能量是他们身上的共同属性。

     冬泳 故事   A

    当年开公交车的退休阿姨

    有个植根于月湖的游泳情结

    出生于1963年的王汝芬已经退休,她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是名公交司机,“比如1路车、2路车,开过很多路公交车”。颈椎和腰椎方面的问题是驾驶员常见的职业病,王汝芬也曾遭遇过同样的问题。“医生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锻炼,然后我就去游泳。”她说。

    王汝芬在月湖边长大,小时候的夏天她与同伴们年复一年在月湖戏水而学会了游泳。“那个时候放暑假了家里没空调啊,所以大家都喜欢泡在水里玩。爸妈也没空管我们,再说当时月湖也就是夏天大家洗澡的地方,虽然没人教我们,但后来伙伴们慢慢都学会了游泳。”王汝芬当年居住的房子于上世纪80年代拆迁,如今那里是月湖公园的游船码头。

    童年记忆总是情结很深,往后每次经过月湖边她都会放慢脚步走走看看。多年前冬天的某个清晨,王汝芬发现竟然有人在湖里游泳。“我坚持游泳有很多年了,以前都是每年过了立秋就不下水。”她对冬泳感到好奇,“我也加入了一个登山群,刚好群里有人认识冬泳的人,就接上了头。后来也了解了一下冬泳的好处,我就决定尝试,到现在坚持冬泳也有3年多了。”至于冬泳的感受,她表示:下水的时候确实需要咬咬牙的,“不过下水痛苦一分钟,上来爽快一整天,保证你精神气十足”。

    现在王汝芬经常参与的运动是登山和游泳,而且不论春夏秋冬,她和队友们周末出去登山都带着全套游泳装备,发现适合游泳的地方就下水。“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在游泳池里游只能算‘养殖货’,到自然水域去游泳就属于‘野生的’。”王汝芬笑称。

    冬泳 故事    B

    象山有对医生和病友搭档

    自称“早游虫”很有正能量

    象山的郑兴国坚持冬泳已经8年。他曾因车祸而切除脾脏,之后一段时间身体状态糟糕。“腰背疼很折磨人,可不能总靠吃药吃补品,想来想去还是得增强身体抵抗力。我试过快步走、爬山、羽毛球、自行车等很多体育项目,最后认定了游泳。”郑兴国认为,相对来说游泳时关节负重小,自己也能更好地把握运动量。“现在每次去体检,医生都说我和正常人一样了,听到这句话我特别开心。”

    把他带入冬泳行列的师傅何杰鸿,是一名骨科医生,也是象山最早尝试冬泳运动的选手之一。十几年前他开始冬泳就是看中这项活动的诸多好处,例如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一些病痛等。“不过冬泳也要因人制宜,有些人不适宜参加这个运动,包括有比较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方面问题的人,还有肺结核、肝炎、胃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都不适合参加。”他建议想尝试冬泳的人,首先应该先打好身体基础,“冬泳应该循序渐进,从夏入秋再到冬,最好每天都下水,要有坚持的毅力。”

    他们建了一个聊天群叫“早游虫”,平时喜欢大清早相约游泳然后再分头去上班。“寒冬腊月还能当‘早游虫’的人,都是些热爱生活、积极努力有正能量的人。”何杰鸿说。而就在今年1月3日早晨5点多钟,何杰鸿夫妇开车出门去冬泳时,路上突然发现有位老人趴在路边栏杆上瑟瑟发抖,地上横着一辆自行车。原来老人是被一辆电瓶车从后面撞倒,电瓶车车主把老人扶起后就逃逸了。何杰鸿查看过伤情后立即报警,随即联系其他“早游虫”同伴过来援手。之后,从事律师职业的泳友陈建民又赶到为老人提供了法律援助。那个清晨,这群“早游虫”汇成了一股暖流。

    冬泳 故事    C

    马不停蹄参加比赛的达人 年年都去“抢渡”长江黄河

    说起甬城冬泳好手,包昌忠是其中翘楚。最近他已经完成的比赛中有两项难度甚高:上月16日,重庆万州冬季横渡长江邀请赛,赛道距离为2200米;1月7日,青海“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在高海拔地区举办的公开水域冬泳项目,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开水域冬泳赛事。

    他这样形容自己最近两个多月的行程:不是在冬泳比赛就是在去的路上。“1月13日我参加济南大明湖冬泳赛,然后要连夜坐高铁到绍兴参加第二天的比赛。”包昌忠给自己安排的赛程延续到1月20日,然后准备进入休整期。其出色的体能源自于青少年时期从事过专业游泳训练,参加冬泳则纯属被朋友拉下水:“2012年冬天有一天下大雪,我和朋友聚会,其中有几个玩冬泳的,当时看着漫天大雪就很兴奋,他们一定要把我拉去日湖里体验冬泳。”结果他喜欢上了冬泳,而且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去参加横渡长江、黄河的比赛。

    对于冬泳,他强调“一定要带好保护装置”,特别是圈内人叫做“跟屁虫”的东西——其实是个颜色鲜艳的充气橡胶球或者大泡沫浮板,“关键时候这是救命的东西,首先它可以保证你不沉入水中,另外也能让别人更容易发现你。”虽然具备专业游泳水平,但包昌忠也遇到过险情:2013年夏天他在厦门参加一项赛事,游往金门的过程中腿脚意外抽筋,他后来就是采用仰泳姿势,把头靠在“跟屁虫”上,自己拉伸腿脚才缓解。

    另外他说,冬泳通常“四游四不游”——游阳不游阴,游雪不游风,游雨不游雾,游清不游浊;还有一个冬泳爱好者普遍认同并遵循的要点则是:水下温度几摄氏度,人体在水里的最佳运动时间就是几分钟。“比如我们宁波,冬天室外河流湖泊的水温一般都在6摄氏度左右,那么下水冬泳时间也应该在6分钟左右,体质特别好的人可以游10分钟左右,但是如果坚持的时间再延长,反而要伤害到身体。”包昌忠说。

    □记者 戴斌/文 胡龙召/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