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聚焦宁波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该怎样“抢人才”

政协委员说,除了“抢”,我们还要“养”好人才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18万人,人才总量达219.6万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4名、各类专家5400名、高级职称人才7.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数增加到37.5万人,在甬城追梦的海外人才超11000人……

    而在2017年12月27日宁波市委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要求,全市上下要有强烈的争先意识,敢闯天下路,敢为天下先,敢争天下强,并频频提及“抢”——抢机遇、抢人才、抢项目。

    新年伊始,我市就以“抢字当先”的实际行动,打响人才抢夺战。2018年元旦假期尚未结束,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就发布重磅引才公告——“泛3315计划”;1月6日,2018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在我市各考点同步启动,比往年提前3个月,领先于各省(区、市)的公务员考录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研究部署,宁波市第二十九届毕洽会的举办时间提前至2月3日。

    这两天,“抢人才”成了不少政协委员议论的重要话题。有的政协委员还提出,除了“抢”,宁波还要“养”好人才,包括养育人才的环境和培养人才的机制。

    1 “抢”人才:用好招才引智的国际新平台

    2017年12月5日,中国科协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宁波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宁波招才引智提供了国际新平台。

    所谓离岸创新创业,指的是海外人才可在“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通过团队将海外科技成果在国内转化,不一定直接到国内工作。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

    此次两会,不少委员和代表将目光放到了这个“基地”上。“我市要抓住这一契机,将基地打造成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最自由、配置资源服务最健全、成本负担最低、限制壁垒最少、最适合创新创业发展、最易接近创业成功的‘梦想之地’。”市政协委员、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主任沈颖程表示。

    为此,他建议,我市要引入海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境外著名的离岸经济基地,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等,都以法律手段培育了特别宽松的经济区域,允许国际人士在其领土上成立离岸注册、国际经营的业务公司,这些区域一般称为离岸管辖区或离岸司法管辖区,在此注册离岸公司,能够获得常规情况下难以获得的诸多优惠政策和利益。我市不妨现学现用,抛出橄榄枝,吸引海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花落宁波。

    除了利用现有的平台外,还要创建新的平台来“抢人才”。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方巨成认为,我市应该创建“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攫取平台”,“抢”全球人才。

    他指出,我市目前引才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构建良好的环境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长效机制但效果缓慢。如今的宁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因此必须通过创建“宁波市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攫取平台”,快速集聚天下英才,建设人才强市。

    那么,如何创建“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攫取平台”?方巨成认为,这需要革新人才工作理念,将创建“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攫取平台”上升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人才工作战略之一。高端人才攫取平台以高端人才数据库建设为核心,这就需要我市联通国内各大高端人才数据库,形成全球高端人才数据云,并且构建一支能够全球出击的猎头团,帮助企业锁定人才,解决人才错配现象。

    2 “养”人才:打造适合人才的“软环境”

    “十三五”时期,各城市人才政策的创新突破力度越来越大。在市政协委员、浙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盛林看来,宁波要打赢保位争位、争先进位之战,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其关键之一就在于优化“人才软环境”。

    我市虽然出台了近年来创新突破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集成范围最广的人才发展新政25条,但政策执行落地有一个滞后效应,而且各城市人才政策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需要我们保持持久的创新力度和执行力度。

    与此同时,黄盛林还发现,我市一些人才政策在落地执行过程中搞“差别化”;一些人才政策出台后束之高阁,没有真正兑现;还有一些上级人才政策没有用足用好。

    为此,他建议,我市要狠抓人才发展新政的落地落实,抓紧出台有关条款的具体操作细则,建立科学高效的政策执行落实机制,加强政策的解读、协调和督查,防止宁波优势人才政策成为“空中楼阁”。

    把人才引进后,怎么让他们定下心来呢?黄盛林认为,我市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的生活服务保障,帮助人才解决住房、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一系列生活难题,给人才温馨关怀,增强归属感;着力完善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生活品质,让人才从心底爱上宁波,自觉推介宁波,通过良好口碑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扎根宁波。

    3 “养”人才:加大培养工匠型人才

    有“养育”人才的土壤,我市还要“培养”适合自己的人才。其实,除了中高端人才外,我市更需要“沉”在基层的工匠型人才。

    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张益民认为,宁波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需要培养大批拥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近年来,宁波在制造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17年6月,全市技能人才达到135.69万人。但是,从总体上看,仍存在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等诸多问题。

    为此,他建议,明确统一的牵头协调单位,负责制定工匠人才培养的中远期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突出工匠政策与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的结合,实现工匠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统筹安排。

    同时,将工匠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序列,使工匠人才可以享受高层次人才绿卡服务制度、人才安居工程、人才津贴政策等相关优惠政策;配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改革,搭建有利于工匠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

    在社会上,可能还有不少市民看不起技能人才,认为他们就是普通工人。张益民为此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力宣传工匠人才在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创造工匠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记者 林伟 童程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