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聚焦宁波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岁以下宝宝谁来带?

婴幼儿托育急需新模式

老人带着孩子出来玩耍(资料图片)。记者 刘波 摄

    产假休完,宝宝是让祖辈照看、请保姆帮忙,还是直接送入民办托管机构?传统的婴幼儿照护方式,已然跟不上现代生活的节奏,尤其是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宁波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期间,规范0-3岁婴幼儿托育工作再成民生热议话题。

    八成宝宝去过幼托(早教)机构 家长对此“爱恨交织”

    婴幼儿照护难题,早就引起了宁波市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1月13日政协委员报到当日,委员们开始讨论此事。

    市政协委员、李惠利幼儿园园长林红分析,将幼儿送入幼托(早教)机构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希望孩子提早适应集体生活,学到更多知识;二是家长时间、精力有限,不得不将孩子送去上述机构。

    “家有6个月到3岁儿童的家庭,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指导的苦恼。”市政协委员、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副校长童红霞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家长产生了更多的育儿需求。然而现实情况是,祖辈带孩子有育儿经验,但大多科学性不足;双职工父母带孩子的优势是勇于尝试新事物,却容易走上急功近利的路子,过早让孩子参加各类才艺培训。矛盾纠结的家长,在很多时候便不得不求助社会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处于“失范状态” 课程品质、师资力量等难当重任

    受访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的幼托(早教)机构鱼龙混杂,在师资力量、办学规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规范。

    市政协委员、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慧杰曾对此做过专门调研。“简言之,现在就是三不管状态。”刘慧杰说,对幼托早教机构的规范与管理,涉及教育、民政、市场监管、消防等多个部门。不过因为在立法上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各部门都能管一点,却又管不到位,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力度远远不够。

    林红、童红霞对幼托(早教)机构的师资力量,也深表忧虑。“0-3岁这个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启蒙阶段更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和成长环境直接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发展。”林红说,这个阶段的重点不在于学习多少知识,而是注重生活、学习方面习惯与能力的养成。然而,大多幼托(早教)机构的教师入职门槛教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场地设施差、各类虚假宣传盛行,幼托(早教)环境隐患重重。

    如何破解?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市场对幼托(早教)机构的需求如此旺盛,现有的幼托(早教)机构却难以承担重任。这一矛盾早已有之,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显得更为紧迫。市政协委员们围绕这个问题,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林红建议,首先要明确相关职能部门为管理责任主体,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幼托(早教)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增强各部门协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将0-3岁儿童托育工作纳入规范体系。“最好能参照幼儿园这样,设立专业的托儿所或早教管理中心。”林红说,目前看来,就近依托社区(小区)设立专业幼托(早教)机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一方面沪杭等兄弟城市有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在社区设立机构,地理位置、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条件都较为优越。

    童红霞也强调了明确早教机构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她的侧重点是建议提升早教专业教师的素养,提高早教机构教师入职门槛。她说,作为配套,政府应该进一步重视开展家长素质提升工程,“可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这项工作,一些公益组织也可积极参与,比如组织合适的亲子户外活动等,让年轻家长通过活动学习更多科学的育儿知识,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刘慧杰提出,要规范幼托(早教)市场,在立法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的倒逼机制。比如消费者提高对培训机构办学品质的要求,强调透明化办学,要求企业在监控设施、餐饮规格等方面下功夫,尽管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记者 徐叶 李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