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海县梅林中心小学象棋人机对弈深受学生们欢迎。 |
|
奉化区莼湖尔仪小学少先队之家,是少先队员们自主活动的大本营。 |
|
古林职高学生表演诗经吟唱。 |
近期,宁波市教育局公布156所学校为“宁波市中小学美丽校园”。近年来,围绕“美丽校园”主题,宁波市中小学通过在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同步推进,不断促进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促进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品质内在美的有机融合,让学校成为培养英才、传承文明、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1 美丽校园一景一物皆育人 “学校一年比一年漂亮了!” 走进象山县墙头学校,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古今相融,荷花池与竹林、古桥相映成趣。这所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学校,“立德、立行、立言”的校训传承至今。 近年来,该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展新颜”:立三楼、立三桥、教室标牌、校园提示语、校徽设计、学生班服……一事一物无不彰显着“立三精神”的存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 漫步于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内,浓浓的书香校园气息扑面而来:校门口的文化墙,留下了孩子们爱书的烙印;书香过道用一本展开的卷轴开启读书之路;“书”字造型的书架,一张张好书推荐海报,一帧帧师生共读照片,引领着孩子们通向知识的海洋;校园的楼梯上摆放着一份份阅读指南,角落里还有一个个精致的流动书吧,孩子们可以随性阅读。 像这样,走进宁波各个“美丽校园”,可以发现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角一落均承载着“无声胜有声”的育人功能。 2 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美丽”故事 “一所美丽的校园,要有大楼,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我们的楼不算高,但有感人的故事;我们的老师并不都是名师,但都有教育的情怀;我们的校园看似平淡无其,却处处散发着乡梓之愁、同窗之谊和师生之情。”这是鄞州五乡中学对“美丽校园”的动人注解。 该校创立于1956年,为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形成了老师乐教、苦教,学生乐学、苦学的教育传统,班主任凌晨五六点叫学生起床、刷牙杯的杯柄要排成一条直线等种种铁一样的纪律被毕业生们代代相传,“勤奋、踏实、文明、健康”的八字校风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学校从原来的五乡镇蟠龙村搬到了宽敞的新校址。老学校虽然已经拆了,但一些代表着校园精神和学校记忆的东西被搬到了新学校。为纪念徐周阿花1988年在老学校捐建“徐荣根教学楼”、1992年62届初中校友傅其照捐建“中洲连廊”等,新校区里的校舍、长廊仍然保留着这些珍贵的“命名”。 宁波市惠贞书院原名宁波市育才实验学校,1996年春,宁波天一阁主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第14代孙——香港企业家范鸿龄先生,作为范氏家族的代表,遵照母亲兴教桑梓,为家乡学子造福的嘱咐,捐资助建一期工程500万元人民币。经宁波市政府同意、市教委批准,将学校更名为“宁波市惠贞书院”。“惠贞”二字由范鸿龄先生父母名讳各取一字组成。第二年,范鸿龄先生又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建设学校二期工程。 作为文教之乡,在宁波的“美丽校园”中,无论是“新生代”学校,还是百年老校,不断上演着爱乡爱校人士情系家乡教育的温暖故事。 3 美丽校园精神文明代代传承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立德树人是首位。宁波市慈湖中学办学历史悠久,自宋代大儒杨简筑室湖畔讲学起,慈湖兴学已近千年;自1902年新式学校慈湖中学堂创办以来,慈湖中学已历经115年。 建校115周年以来,慈湖中学不断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培育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其中不乏经世饱学之士和各类精英,如近代名人陈布雷,中科院院士李庆逵、朱祖祥,工程院院士庄辉,中国社科院首届学部委员裘元伦,著名实业家、“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赛创办者应昌期,航天功臣、“神一”到“神五”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施金苗等。 学校通过发掘历届校友的优秀事迹,让这些人的高尚品格在一届届学生中传承下去。 占地300亩的学校,没有一名专职绿化工,但校园角角落落绿意盎然;整个教学区的厕所,没有一名专职保洁员,但洁净度却堪比星级宾馆;校园公共场所,没有一个流动垃圾桶,但地上难见一片纸屑……让学生自己做绿化养护工、厕所保洁员,在生活中学做人、明事理。这就是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实践和探索的成果,也成为该校每一届学生校园生活的一种传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宁波通过打造美丽校园,进一步挖掘校园文化,激励师生不断创新,培养‘心中有大爱、胸中有理想、身上有正气、手上有本领’的教师和学生。” 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如是说。 李宁 姚俊 汪焕杰 乌雯雯 王小飞 本版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