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名村支书说,抱着金山银山,更要创新性地“抢”资源,真正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三农”工作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城乡融合、统筹协同、转化促进、分类创建,全面实施农村品质提升行动。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高品质打造美丽乡村,急需哪些元素? 1 “3A”标准建厕所,让年轻人爱上“回家住住” 奉化区大堰镇谢界山村,全村面积4.8平方公里,2016年被命名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村庄挨着横山水库(水源保护区),自然环境优美。 然而,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即“人空、房空、产业空”。全村在册户口登记人数787人,但仅有一两百人在村中常住,而且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极为清寂。 “守着绿水青山,老百姓的幸福感却没能大幅提升,作为谢界山村村支书兼村主任,心中着急。”市人大代表陆宝法称,“美丽乡村”政策是贫困山村振兴发展的好机遇。但需要资源的乡村太多,只有将资源用在刀口上,才能凸显村庄特色。陆宝法调研得知,年轻人想“回家住住”,却无法忍受家乡糟糕的基建:上厕所只有茅坑;洗澡无像样的浴室;带娃回家连个车都没法停。 记者了解到,谢界山村从2015年起正式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拆危房3000多平方米,改建茅坑50多个。2017年,村里还自投经费30万元左右,请来意大利设计师,建成一个高标准的公共厕所。这个公厕还带有浴室,近期调整后将达到“3A”标准。同时,村里还配套建有7间对外营业的新房,今年还将配套建设能容纳40多辆车停放的公共停车场。 “连本村的年轻人都不爱回家,遑论其他人,而没有人气,如何拉动山村经济发展?”陆宝法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既要保住青山绿水,又要发展经济很难。真正“美丽”的乡村,不光要有整洁的外墙、干净的坏境,还要有村民内心的幸福感。 结合谢界山村近年来的发展,陆宝法建议全市范围进一步强化对美丽乡村打造的整体设计,进一步清晰农村的真正特色,根据村里的自然条件资源打造一村一品,集中资源高标打造“乡土样板”,避免乡村变成城市模样。 2 以高薪、特标留人,有了人才能加速融合 “美丽乡村建设,令我们基层老百姓欢欣鼓舞,这也符合时代发展和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市人大代表、海曙区洞桥镇潘家耷村党支部书记傅洪光说,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城乡融合与统筹,实施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等一系列措施,但是乡村发展依然缓慢,城乡差距很大,甚至有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他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城乡二元化发展趋势,政府资源向城市中心集中;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目前村镇人才流失严重,没有鼓励青年人才留在农村基层的政策保障。 留人难,难煞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乡镇中每百人大学生人数远少于城市街道,越偏远比例越低,因为乡村家住及生活要求跟不上人才的需求。 傅洪光结合所在村的情况指出,村里的现状是“全面缺人”:偏远地区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卫技人员“招不到、留不住”问题,特殊岗位如影像、B超岗位人员奇缺;农村现有教师队伍越来越不能满足老百姓对高品质教育的要求,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却频频流失;全洞桥镇20个行政村,为农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仅剩4人,部分“留守”村干部年龄较大,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为村民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此他建议,政府应以高薪、特标留住人才,让人才保障政策先行,为振兴乡村增强内驱力,谱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傅洪光认为,农村建设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建议组织“特别培训”,培养一大批乡村型实用人才;定向招聘特殊岗位的专业人才,对应届毕业生实施乡村“委培”,加强对口招聘;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拉开差距,考虑重金留人,对愿意到边远地区工作的人员,在政策、工资福利以及晋升晋级上给予倾斜。此外,进一步提升乡村各方面条件,让人才安居乐业。 3 乡村改造多留点乡土味,少一点人工“斧凿”痕迹 向城市看齐的绿化景观、千篇一律的道路铺设、大同小异的乡村标识指引……市政协委员陈盖洪是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馆长、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他在调研走访中发现,目前宁波不少乡村的环境建设大多仿城市化,太多人工“斧凿”的痕迹,少有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许多村镇的牌楼、亭台等标志性建筑在设计建造上缺乏地方特色,照搬照抄的风气盛行。这使得不同乡镇的环境面貌千篇一律。随着时间推移,短途游难免出现审美疲劳。”陈盖洪委员说,目前乡村河道、溪流等在改造上,通常使用水泥灌浆的方式来堆砌两侧石墙,如此做法,看上去比较干净,却破坏掉了乡村原有的自然气息。从艺术角度看,人工“斧凿”改造方式,难以同周边的山水环境相融合。 陈盖洪委员建议,改造乡村环境时要更多发挥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特色,使每个不同的乡村都能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环境优势。乡村非机动车道路改造,尽量使用符合乡村特色的石材,如鹅卵石、青石板等,减少使用花岗岩、大理石等现代建筑石料,这样同自然景观搭配起来会更显自然和谐。 乡村环境绿化方面,建议种植一些乡村常见的植被,如石榴、茶梅、月季等。道路两侧及植被种植区外围可制作竹木篱笆,以代替常见的塑料篱笆,这种绿化方式更接地气,更加自然。 在河道、溪流改造方面,则应更多采用传统“砌石墙”方式,放弃或尽量少用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这样在保护乡村河道溪流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保留其原始面貌。 陈盖洪委员还建议,一些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村镇,景点的标识牌要更古朴一些,少用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可以请宁波的书法家来书写,提升景点文化档次。 4 出台乡村建设指导性意见,通过“组合拳”统筹发展 近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向高水平全域化迈进,全市累计启动培育中心村11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02个,启动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89个,建设“点线面片”结合的美丽乡村大景区、大花园。 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效实中学体育组高级教师、市体操协会副秘书长秦学峰发现,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美丽乡村建设差别大,地区之间不平衡;政出多头,资源未尽其用;标准落后,未能反映实际;政府包办,重前期轻后期。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亟须统筹规划、全盘考虑,打出‘组合拳’。”秦学峰委员表示,新农村建设存在点散量多的客观情况,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涉及一些大型项目,由于总投资高,受限于单一部门财政支出能力,前期项目的资金筹措较为困难,导致部分涉及民生的关键项目建设滞后,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度。 秦学峰委员建议出台指导性意见,成立专门机构,集中各单位资源,共同推进涉农大型项目。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地区不平衡情况,建议以市级为单位,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县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针对新农村建设点多量大,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的问题,建议利用有限的财政支出,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创新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为乡村办实事。记者 徐叶 孙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