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工律师陪同特殊家庭到司法鉴定机构做伤残鉴定。 通讯员供图 |
从维修水电到选养老院,从陪伴看病到临终关怀,海曙西门街道“隐形翅膀助远行”团队的义工们一直坚持为特殊(失独)家庭提供亲人般的关爱和服务。昨天,记者从团队负责人处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义工们敲开了40户特殊家庭的门,已有38户在他们的帮助下已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其中6户更是加入到了义工队伍中。 走进家门难,打开他们的心门更难 昨天,记者见到了“隐形翅膀助远行”团队的负责人老陈。他告诉记者,与一般空巢家庭相比,他们的服务对象生活圈子更加封闭,这些人很少与周围人交流,不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也不太愿意接受外界帮助。街道启动“隐形翅膀助远行”项目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家庭走出相对封闭的状态,缓解他们生活、精神上的困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老陈说,第一次上门拜访前,他们会请社区帮忙电话联系这些家庭,如果对方不排斥,过几天,他们就在社工的陪同下,上门送服务指南。 记者看到,服务指南上列举了一系列的服务项目,有培训辅导类的,如电脑培训、戏曲辅导、健身舞等;有生活服务类的,如家务清洁、买菜购物等;还有陪同看病、法律咨询、义工结对等。 “走进这些家庭的家门难,打开他们的心门更难,但这事急不来。”老陈说,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已经与40户服务对象建立了联系,其中的38户已愿意接受帮助,并参与到他们组织的活动中来,剩下2户,还在努力当中。 曾经默默流泪的阿姨,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了 曾有其他团队的志愿者询问老陈,走访了这么多特殊家庭,有什么经验能够分享的吗? 老陈认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需要在走访时仔细观察,具体情况具体操作。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与这些家庭相处时,说话做事把握一个度,不要刻意区别对待,多主动找他们聊天,给他们亲人般的关怀,尽量让大家庭的温暖冲淡他们的痛楚,“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耐心和爱心缺一不可。” 他跟记者讲述了一次让他印象深刻的走访经历:这户家庭,夫妻俩都60多岁了,第一次上门,大叔还能寒暄几句,阿姨站在一旁不说话,默默流泪;第二次上门,阿姨还是不开口;第三次上门,阿姨稍稍放下了戒心,她无意中提了一句,说外墙漏水把家里墙面弄得一塌糊涂,柜子也发霉了。 “我感觉,这是一个打开阿姨心门的机会,于是当场保证,一定帮她解决问题。几天后,我叫了施工人员过去,经过几次粉刷,外墙终于不渗漏了,阿姨对我们非常感谢。”老陈说,从这之后,义工经常上门,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夫妻俩渐渐开朗起来,也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了。 一张压在枕下的纸片和一句话 从维修水电到选养老院,从陪伴看病到临终关怀,义工们坚持为这些特殊家庭提供着亲人般的关爱,付出了许多。昨天,好几位义工却对记者说,在帮扶过程中,他们的收获远比付出的多。 义工王女士提到了一个细节。有位独居老人,房子拆迁之前很焦虑,来找义工帮忙,义工通过多方联系落实,让她顺利住进了养老院。之后,义工坚持一月一次前去看望,得知老人意外跌倒后,更是每周都去看老人。去年年初的一个周六,老人躺在床上拉着义工的手说了很多,快到中午了还意犹未尽,于是,两人约好,下次继续聊。谁知,第二天凌晨,老人就过世了,他们去养老院为老人送行时,护工告诉大家,老人的枕头下一直压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两个电话,一个是老人最信任的侄子的电话,另一个就是团队的联系电话。 还有一户家庭,义工第一次上门后才知道,这位女士早已离婚。在义工的安慰和关心下,女士逐渐放下了戒心,她说,“家里平时只有我一人,东西坏了也不敢找人来修,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 “这句话,让我们很受触动。这些家庭给予我们的信任,是压力,更是责任,我们会坚持做下去。”义工范大姐说,看到这些阿姨、大叔们变得越来来越开朗,她感觉,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江丽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