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釉绿彩龙首壶 |
|
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 |
|
参观展览。记者 周建平 摄 |
看到从深海里沉寂几百上千年的“哥德马尔森号”“黑石号”“万历号”等沉船打捞上来的精美瓷器,你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惊涛骇浪的历史故事吧?昨日,宁波博物馆举行“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展出了来自全国22个文博单位、共计300余件(套)古代贸易瓷器及相关展品。 展览以沉船和贸易瓷器为重点展示对象,以航海造船与瓷器贸易为主线,分为华风西尚跨越重洋、东方神瓷行销世界、牵星过洋铸创辉煌、中国风情舞动西方、华夏智慧共享全球五大主题单元,对中国古代海上交通、造船与航海技术、瓷器贸易、文化交流等进行阐释,展开自唐代至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 宁波博物馆镇馆之宝 也在展出之列 在展览现场,可以欣赏到来自故宫的红绿彩瓷盘、扬州博物馆的唐三彩、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元青花、广东省博物馆的广彩人物故事图盘,当然也有从宁波地区出水的各类瓷器,更少不了宁波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当属瓷器。贸易瓷器既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和技术特点,也表现出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融合的多元性。 出自长沙窑的“青釉椰枣纹模印贴花执壶”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件瓷器在唐代随阿拉伯“黑石号”商船从扬州港前往伊拉克,因船只途中触礁沉没,直到1998年才被打捞出水。相似的瓷器就出现在最近大热的《国家宝藏》湖南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中。执壶是中国传统的器物造型, 壶表面的植物纹饰果实似葡萄,叶片状如椰树叶,称为“椰枣纹”。“唐代长沙窑瓷器是中国最早的外销瓷之一。椰枣多产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岛,椰枣纹的流行说明长沙窑瓷器是中外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单月英介绍说。 “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是宁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自宁波和义路唐代海运码头遗址。唐代时,盏与托是配套的茶具。这个茶盏的托具为卷状荷叶,上面是一件敞口荷花形盏,宛如出水荷叶托着盛开的荷花。全器釉色青翠饱满,异常精美,为越窑青瓷精品。 宁波博物馆馆长王力军介绍说:“越窑青瓷作为中国最早输往海外的大宗贸易商品之一,从9世纪初开始依托明州港大量外销。1973年底至1975年,在位于姚江南岸的和义路唐代海运码头遗址,出土了700余件越窑青瓷,是唐代明州海外贸易繁荣的重要物证。” 而各种精美的青花瓷器,更是成为每个朝代的标准器,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如现场展出的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是元青花中的佳品,吸引了瓷器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全国首次集中11艘 海上丝路沉船珍品 除了瓷器,沉船是本次展览的另一主角,共展出11艘海上丝绸之路沉船的相关文物,并介绍了船只的时代背景与考古情况。这也是全国首次集中11艘海上丝绸之路沉船的信息和珍品进行展示。 这其中,就有“连接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黑石号”,在这艘唐代的商贸船中,发现了67000余件贸易品,其中有56000多件长沙窑瓷器和部分越窑青瓷。“黑石号”沉船的发现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唐朝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画卷。 另外,发现于宁波舟山海域的“小白礁一号”,则记录了清代海洋贸易的情况,在出水的1000余件文物中,不仅有大量的青花瓷,还有300块宁波特产梅园石材。 “南海1号”是目前为止亚洲最大的沉船。它成就了中国的水下考古的发展和成型。来自“南海1号”的展品是景德镇青白釉花口碗,这件宋朝瓷器不华丽、不复杂,如菊花的形状一样,是景德镇蓬勃制瓷业的一个证明。 除了文物,展览同时将中国唐代以来各种船舶和西洋船舶的大型模型一起展出,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阶段人类造船工艺的演变。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8日。记者 陈晓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