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勇杰 绘 |
前天,海曙西门街道“6·26”禁毒工作站的社工郑奋和同事来到余某家中走访,余某讲了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后,拉住郑奋的手连声道谢。 4年前,余某因两次吸毒被查,被送到西门街道禁毒工作站进行社区戒毒。帮扶过程中,禁毒社工郑奋像家人一样关心他,在发现余某喜欢“撸猫”后,专门去申请了救助流浪猫的公益项目,让余某去救助流浪猫,以转移精力。社区戒毒期满后,余某再也没有复吸。这一案例,最近也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优秀教案二等奖。 他沉迷网游多次吸毒 由于家里条件不错,余某30多岁了还没有找过一份像样的工作,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后来染上了毒瘾。2009年、2013年,他两次吸毒被公安机关查获,2013年底,被责令到西门街道禁毒办进行为期3年的社区戒毒。 郑奋至今还记得与余某第一次交流时的情况,“当时,我随口问了问他日常生活和家里的情况,没有跟他大说特说毒品的危害及案例。因为在彼此不熟悉时,讲那些说教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的抵触情绪。” 之后几次交流,郑奋也都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关心余某,给余某分析吸毒对自身和家人带来的危害,“那时,余某还很不以为然,他说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吸毒是为了保持旺盛精力,可以三四天不眠不休地去打游戏。” 毒瘾加网瘾,让余某的情况比一般戒毒人员更复杂。“他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方面大多依靠父母,也不跟社会接触。我心里有个初步的方案,就是要让他增加与家人、社会的互动,帮他找到生活的目标,引导他回归社会。”郑奋说。 他终于把社工当成了朋友 平时,郑奋在从生活上关心余某,多跟余某交流,时间长了,余某也愿意跟她说一些心里话。 有一次,郑奋发现余某的尿检情况不太对劲,但她没有点破,反而对余某越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几天后,余某自己来到办公室“自首”:“郑老师,我觉得很对不起你,你对我这么好,我还骗了你。上一次做尿检,我是作假的……” “我知道,不说破也是希望你能自己改正。远离毒品,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和爱你的人,我希望你能认识到这一点。”郑奋当时这么对余某说。 有了这样一次经历之后,余某更加信任郑奋,把郑奋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在帮扶过程中,我也发现,余某人不坏,很孝顺也懂感恩。”郑奋告诉记者,余某的父亲后来被查出得了重病,他越发希望儿子能够摆脱毒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余某为了不让父亲担心,每天在家照顾父亲,基本不外出,“我看到老人拖着病体还要陪儿子到工作站尿检,心里非常不忍,就和同事上门为余某尿检,也顺便与父子俩谈心。这件事让余某非常感动,对我们的工作越发配合,还愿意去街道互助中心登记应聘信息,说要找到工作自力更生。” 救助流浪猫让他彻底改变 郑奋提到,在帮教余某戒毒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臣,那就是猫,“接触时间一长,我常闻到余某身上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就多问了一句。余某说可能是喂猫时留下的。” 仔细询问后,郑奋得知,余某特别爱猫,曾每月自费上千元买猫粮,喂养社区的流浪猫,但是后来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这一举动难以为继。“他真的太喜欢猫了,给每个流浪猫都起了名字,有时候没钱了,宁可自己不吃饭,也要给猫买猫粮。因此,单从转移余某精力的角度,我们也非常支持他救助流浪猫。” 于是,郑奋和同事帮忙联系了附近的员工食堂,让余某可以过去搜集食堂剩余的饭菜喂猫。不过,余某收养流浪猫的行为引起邻居的反对,认为流浪猫数量增加影响了小区环境。 为让余某能够安心照顾流浪猫,郑奋他们又与民政部门联系,代余某申请了救助流浪猫的公益创投项目,另外选址开辟了一个流浪猫看护园。 从这以后,余某就成了一名“职业铲屎官”,照顾流浪猫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近几年,余某专心照顾流浪猫,曾经“网瘾+毒瘾”的日子,也离他越来越远了。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江丽珍 黄慧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