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朋友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万月嫂”李国勤的故事很励志:

来宁波做月嫂12年赚百万

供儿女大学毕业还在大城市买了房

月嫂李国勤

    “告别2017,月嫂李国勤分享十年赚百万的心得……”近日一则“百万月嫂”的故事,在家政从业人员朋友圈里流传。故事说的是,来自河南南阳的月嫂李国勤,12年前为了供儿女上大学来到宁波做月嫂,至今她已赚了百万元,并帮儿女买了房。

    为供孩子读书走出农村

    近日举行的宁波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上,来自宁波海曙蓝孚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月嫂李国勤作为先进代表发言,分享自己12年来的从业感悟。

    高中毕业的李国勤今年52岁,来自河南南阳农村。她当过接生员,做过小学数学老师,还开过饭店和卡拉OK。但因为家乡条件所限,几次创业都不了了之。

    幸运的是,李国勤的一对儿女学习成绩不错,但农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孩子的学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当时村里人都劝我让子女不要读书,出去打工赚钱,等盖了房娶了媳妇,我的人生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李国勤说,邻居们还举她为例——虽然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但照样还是“修理地球”。

    李国勤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孩子们放弃学业。2005年,她儿子考上郑州大学,女儿上了武汉一所大学。那一年,交完儿女的1万多元学费,家里捉襟见肘,于是她和村里老乡一起来到宁波当月嫂。

    到宁波后,高中毕业的李国勤很快崭露头角,岗前培训课上她学得最认真,公司把她在课本上做的批注当范本,向其他月嫂推广。

    因为肯学又肯干,几年后李国勤就拿到月嫂行业里最高的工资。如今公司遇到低体重的双胞胎、三胞胎客户,都推荐她去当月嫂,理由是:“她一个抵俩!”

    如今李国勤的月薪已经超过1万元,如果是双胎,月薪近2万元。每年过年回家,她都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每一次流泪都是一次成长

    12年前,李国勤和18个老乡一起来宁波做月嫂,如今还在坚守的就剩下她一个人。

    “做月嫂辛苦,日夜颠倒,休息不好,而且客户要求也越来越高。”李国勤说,刚来宁波的头几年,同来的老乡就走了一大半,觉得还是家里舒服。

    虽然是明星月嫂,但李国勤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李国勤被派到慈溪一个客户家服务,才干了8天就被退回来,理由是她做的月子餐不够好,与她的名声不匹配,于是提前终止了合同。当时台湾月子餐才在宁波流行,因为没有经过特别培训,李国勤并不擅长于此。

    李国勤至今还记得,当时她坐在从慈溪回宁波的班车上,心情坏到了极点,因为不知道回去后如何面对公司的姐妹们,她一度希望公交车不要停下来……

    痛定思痛,回到公司待岗的李国勤埋头学习月子餐。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公司经理问她是否愿意回去服务那个辞掉她的客户。原来接替李国勤的月嫂带不好宝宝,那个客户向公司道歉,希望李国勤再回去。她立即同意,要求只有一个:继续让她做月子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客户都遇到过了。”李国勤说,她曾遇到挑剔的客户,对孩子体重增长有要求,一个月只能长1斤半,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有客户要求孩子的洗澡水必须测温度,只能37℃,高了低了都不行;还有客户要求孩子尿了一次,就必须换尿不湿,不管孩子是在醒着还是睡着……

    如今女儿成家立业,她要退出江湖

    这几天,李国勤正在市区一户人家做月嫂,这也许是她的最后一个客户。“我想想自己来宁波打工的目标实现了,儿媳妇要生孩子,我要去北京帮一把。”李国勤说,做完手上这个客户,她就想着退休回家了。

    来宁波12年,李国勤靠努力赚下近百万元,不过最让她觉得有成就感的,还是自己的一双儿女。

    2016年,她儿子研究生毕业,如今在北京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并成了家,李国勤还凑钱在北京给他贷款买了套小房子。女儿毕业后,和女婿一起留在武汉工作,买房时李国勤也出了一份力。李国勤自己在老家南阳也买好了房,就等着以后回老家养老。

    “以后,再也没有人说我只是个修理地球的。”李国勤说,她很喜欢马云的那句话:“人得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知道她想退休,我又难过,又为她感到高兴。”宁波海曙蓝孚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魏雪丽说,她把李国勤的故事发到朋友圈,不管是客户还是同行都来点赞。其实像李国勤这样靠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月嫂,在公司里还有很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她期待下一个“百万月嫂”的出现。记者 孙美星

    ■快评

    培育好月嫂 需要有健康的土壤

    月嫂李国勤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勤劳,12年赚满百万元的故事,确实很励志。但问题是,找过月嫂的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月嫂市场,薪酬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找月嫂难,找好月嫂更难,找“李国勤式”的月嫂则难上加难。

    本来,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薪酬等生产要素,会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得到精准调节。但月嫂市场似乎不是这样,月嫂供不应求、好月嫂稀缺的现象至今仍未明显缓解,李国勤或许只是“个案”。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疑虑:月嫂市场是不是缺乏培育好月嫂的健康土壤?

    做月嫂看似起点不高,似乎谁都能轻易入行,但要做到既有经过正规培训获得的高等级证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牌月嫂”,并取得顾客的认可,并不比取得高学历容易多少。严格来说,光是“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参加职业培训”等硬杠子,就足以将不少人淘汰出局。

    由于监管不严等原因,一些地方的速成培训班、花钱买证书等乱象,让月嫂手中的“资格证书”真假难辨。本来可以通过一纸权威证书轻松圈定好月嫂,如今往往变成了“碰运气”。这不但给顾带来了麻烦和风险,也挫伤了不少原本期望通过认真培训、诚实劳动,像李国勤那样一步步成长为“金牌月嫂”的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缺乏统一且公正透明的评价和验证机制,是市场上的“李国勤式”好月嫂十分稀缺的重要原因。

    “全面二孩”的到来让月嫂市场持续火爆,但月嫂供给却不见增长。由于观念等多种原因,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以月嫂这个职业为荣的女性,你听说过多少?别看每次出现“百万月嫂”之类的新闻,都会有不少都市女白领惊呼“辞职做月嫂”,你可千万别信,那多半是矫情!真正付诸行动的恐怕好几年都难得有半个。谁都清楚,在宁波这样的发达地区,做月嫂12年赚百万元“性价比”并不算特别高,更别提还得没日没夜照看婴儿并兼顾家务和“寄人篱下”不时忍受委曲了。

    看来,在月嫂市场培育好月嫂的健康土壤形成之前,找月嫂难、找好月嫂更难的尴尬恐怕还要持续下去。胡晓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