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稀民间画家汪明玉

用墙绘勾勒宁波老底子的“乡愁”

民间画家汪明玉勾勒宁波老底子街景。

    门前有浴室的鼓楼,有着高高围墙的中山公园,古老戏台里的海曙中心小学,已经消失了的呼童街十六板桥、三一中学、天宁桥……走进鼓楼街道文昌社区生态园、随园智汇坊,行人总会被墙上一幅幅墙绘所吸引。这些生动的图画都是文昌社区75岁居民汪明玉刚完成的,老人将记忆中老底子宁波的街景用画笔在墙上用心描绘出来了。

    描绘儿时的美好记忆

    汪明玉从小爱画画,中学时候曾经和同学一起参加墙绘。参加工作后,他也没离开过这支画笔。汪明玉说,他并非科班出身,但一直辗转在广告、家具、建筑装潢等行业的设计岗位上,后因在图书馆、古建筑行业的从业经历,让他对留住宁波的历史文化记忆有了更深的执念。

    十多年前退休后,他便动手专心从事自己最想做的这件事——把记忆中的老宁波画下来,每天都要画上两三个小时,现在已经画了70余幅。后来得知文昌社区需要墙绘,汪明玉就拿出了自己的作品给大伙儿看,并被社区干部邀请画在墙上。

    汪明玉指着一座雄伟的桥告诉记者:“这是天宁塔前面的天宁桥,也就是偃月街和中山西路交叉的地方,南北走向的,旁边有个很大的茶坊,每天有走书表演。旁边有一个很干净的水池,周围居民淘米洗菜洗衣都在此。我从小生活在桥下的外婆家大宅子里。外公是做瓷器生意的。从景德镇运瓷器来的船就停在西门口的板桥边,也就是中山西路和望京路交叉口那儿,这儿也是宁波城里的蔬菜瓜果批发市场。你看这个高高的西门菜场,就在这边上。”

    他又指着一个精致的戏台告诉记者:“这是老的海曙中心小学,在现在世纪城小区的位置,我小时候曾经在这儿读书,戏台一点也不亚于如今天一阁里保留的那个古戏台。戏台两边是教室和老师办公室。”说起这些用心描绘的“老宁波记忆”,汪明玉充满感情,“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画在墙上的样子,真的很美。年纪大了对于小时候的那部分记忆反而清晰起来。”

    老底子的宁波城不亚于威尼斯

    孝闻街一带是汪明玉从小生活的地方,所以他格外留恋,说起来也是如数家珍。原本的孝闻街半边是河半边是路,河道有十来米宽,两艘船可以交汇,可以通往月湖和姚江,那时姚江边上的石板路也很宽,边上都是徽派风格的大宅子。

    “老的宁波城啊,一点也不亚于威尼斯!孝闻街、文昌街、西河街、尚书街都有河,很多街巷的名字是以桥命名的,尚书街从前有不少古桥,有祝都桥、五星桥、智慧桥、芳嘉桥……老报社也在呼童街边,门口就是河,需要经过一个廊桥才能进大门。”

    可是这么有特色的美丽水巷风景却很少被保留下来,汪明玉对此深表遗憾。他曾经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查询,但是收获不多。他告诉记者:倒是在苏青的散文里有一些描绘。“如果我们这代人也走了,那真的就没有记忆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紧迫的事情。”

    汪明玉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成立一个工作室,收集各种资料,大家一起努力来描绘那个也许已经消失,但并未远去的“老宁波记忆”。

    记者 陈晓旻 /文 记者 周建平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