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40多年前,宁波京剧红极一时,曾有两个京剧团。如今,当年的专业演员呈散兵游勇状,一名老京剧人吐露心声:

愿宁波京剧火种不熄 愿为戏曲进校园做些事

群星京剧社的老师教孩子们表演京剧。 受访者供图
当年“小京班”学员何亚妮、张磊在练功。

    “40多年前,几乎每10个宁波人中有9个会哼上两句京剧,如今,大概100个人中也没1个会唱京剧了。”全市京剧票友迎新大联欢结束后, 60多岁的季闽浦向记者道出了宁波京剧曾经辉煌的一段过往。言谈间,有这位京剧前辈对如今七零八落的宁波京剧票房的现状分析,也有对京剧传承及宁波“戏曲进校园”的种种思考,隐藏不住的,是他对京剧深厚的感情。

    宁波京剧曾红极一时 一度出现两个京剧团

    一直以为京剧在地处江南的宁波是小众艺术,日前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举行了一次全市京剧票友迎新大联欢,记者才发现宁波的京剧票房并不少。

    所谓票房,通俗点说,就是沙龙,就是有固定场所、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伴奏人员的聚唱所在。

    京剧票友迎新大联欢上,来了10个宁波京剧票房,包括宁波文促会京剧艺术传承中心、明州京剧社、市梅派戏迷联谊会、市退休干部活动中心京剧联谊会、海曙区侨联京剧联谊会等,原本计划两个小时的联欢会最后唱了四个小时,不得不分上、下两场举行。这些京剧票房的组建,和历史上宁波曾有京剧团有关。记者采访了多位老京剧人才知道,曾经,宁波京剧红极一时。

    据介绍,1968年可算是宁波京剧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宁波一直是有专业京剧团的。1968年8月,宁波京剧团上调杭州,和杭州京剧团合并成立了浙江京剧团。之后数年,宁波暂时没有专业的京剧团了。

    1970年5月9日,宁波地区“五九”京剧培训班成立,50多名学员都是百里挑一脱颖而出的尖子。他们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故又被称为“小京班”。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和学习,这群少男少女于1974年5月毕业,组建成立了宁波地区京剧团。当时,传统戏是被禁演的,“小京班”学员学的都是现代戏,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

    “文革”结束后,传统戏恢复演出,宁波地区京剧团排演的一出神话传统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天然舞台连演一个多月,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由于市场的火爆,宁波地区京剧团接着又排演了《宏碧缘》《封神榜》等传统戏,观众看得高兴,演员演得带劲。

    “那个时候,文化生活很单调,看来看去就8个样板戏,其中的经典唱段几乎人人都会来两句。传统戏复演后,京剧就更红了。”曾经是“小京班”一员的季闽浦告诉记者,宁波地区京剧团还曾经在浙江京剧团名角宋宝罗、张二鹏的领衔下,去上海演了半个多月,带去的《汉献帝》《武松》等剧也很受欢迎。

    彼时和宁波地区京剧团几乎同时成立的,还有宁波市京剧团,其前身是宁波市文宣队。市文宣队成立于1970年,拥有京剧队和甬剧队两支小分队。1974年,京剧队扩建成为宁波市京剧团。同时拥有两个专业团,那是宁波京剧的鼎盛时期。

    之后,由于港台流行歌曲的进入,舞厅、录像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而当时京剧本身又缺乏创新,观众也就越来越少。1979年,宁波市京剧团因市场原因改为宁波越剧团,团里的女演员绝大部分改学越剧,著名演员洪芬飞就是这时从京剧团转到越剧团的;男演员有的转到宁波地区京剧团,有的到宁波市文艺进修学校当老师,有的改行分流到各行各业。1983年地市合并,宁波地区京剧团改建为宁波市京剧团。1987年,宁波市京剧团解散。这也是全国的普遍状况,上世纪80年代,全国京剧院团数量锐减。

    宁波京剧票房多且散 处于散兵游勇状态

    京剧团解散了,但专业演员对京剧的爱不会散去。这种热爱已深入骨髓。当年风华正茂的演员们如今大多进入花甲之年,随着他们一个个从工作单位退休,宁波的京剧票房便一个个地诞生了。有时间,有精力,他们与京剧重续旧缘。

    那么宁波现在有多少京剧票房呢?“很难统计,因为除了象山半岛京剧艺社等极少数几个票房是在当地民政局有登记的正规社团组织,绝大多数的京剧票房并没有注册登记,二三十个肯定有的。” 宁波文促会京剧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季闽浦说。而市文化馆干部吴宁对此的估算是有四五十个,因为仅宁海县就有20多个京剧票房。

    群星京剧社是宁波京剧票房中的佼佼者。该社隶属于市文化馆群星艺术团,成立已有10多年,坚持每周六上午在市文化馆聚唱,几位主要票友像白海英、王利定等都是当年的专业演员。更难得的是,该社琴师罗守信擅长作曲,他曾从原宁波京剧团转入浙江省京剧团从事京剧音乐创作,在他的指导下,群星京剧社不仅能演出,还具有创排作品的能力,创作的廉政京歌《两袖清风》、京剧小戏《爱心托起希望》等演出后很受好评。

    成立才一年多的宁波文促会京剧艺术传承中心呈现出了后来居上之势。该票房除了每周一次的练唱,还不定期邀请名家来授艺讲课,成立后不仅经常走进企业和社区演出,去年的市民文化艺术节期间,票友们还在天然舞台和京剧名家尚长荣、翁国生等举行了一台名家名票展演。该中心现有30多人,难得的是成员中有数位年轻票友。

    票房是松散的组织,总体而言,宁波的京剧票房处于自生自灭的散兵游勇状态,缺少引导和管理。据了解,它们大的有三四十人,小的只有五六人。有的小票房甚至没有乐队,只能跟着伴奏带聚唱。票房里以60多岁的老年人居多,40岁以下的票友很少,无论是运作模式,还是演出的曲目,都比较老旧。他们以自娱自乐为主,票房与票房之间的交流不多,一起演出的机会更少,此次全市京剧票友迎春大联欢是非常难得的一次票房间的聚会。

    “10年后,宁波的京剧票房将减少一半。”60多岁的票友范丽芬在采访中说。

    让宁波的京剧火种不熄 票友们有想法也有行动

    “这些昔日的专业演员,是宁波京剧的‘火种’。他们行当齐全,当年都经过专业的训练,目前年纪也不太大。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倡导‘戏曲进校园’,宁波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把这些京剧人调动起来,充分利用这些‘火种’。”在文化部门工作多年的季闽浦向记者建议。

    事实上,这一建议和一些京剧票友的想法不谋而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群星京剧社已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江北慈城镇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故里,出于繁荣慈城文化的考虑,慈城镇文联、宁波市中城小学与群星京剧社在数年前签了一份协议,三方联合在中城小学建京剧培训基地。由群星京剧社的罗守信、王利定、白海英等人组成京剧辅导组,每周一次去学校辅导孩子,从京剧的历史教起,形体、唱腔等一一传授。慈城镇文联和中城小学共同出资,支付老师基本的培训费和交通费,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协议上都有规定。几年教下来,孩子们能在舞台上字正腔圆地演唱京剧经典选段了,京剧社的老师们更是感慨万千,他们依稀看到了京剧传承的希望。

    有了中城小学的成功经验,群星京剧社之后又相继在东柳小学、东海小学等校开办了京剧兴趣班。“关键是要获得老师的支持,这个很重要。我们当初能在中城小学开班,离不开该校校长以及音乐老师冯冰峰的支持。” 王利定说。

    季闽浦也认同这一说法,他认为,“戏曲进校园”牵涉到教育、文化等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的牵头和组织,“‘戏曲进校园’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在工作开展中,落到实处很重要。戏曲的门类很多,但能被称为‘国粹’的唯有京剧,‘戏曲进校园’不能少了京剧。好在宁波还有京剧的‘火种’,可以把那些老京剧人充分调动起来。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很多东西不是一两年就能学会的,教孩子们学京剧主要是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做一些基础的普及工作,等到他们长大了,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然就会去关注、去提高,现在上网学习都很方便。”

    采访中,季闽浦流露出了一个老京剧人的情怀。他说,40多年前,几乎10个宁波人中有9个是会哼上两句京剧的,如今,估计100个人中也没1个会唱上两句京剧了。“京剧名家于魁智曾唱过毛主席的《咏梅》,其中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之句,若以后100个宁波人中有一两个会唱上几句京剧了,那我们也可以在丛中笑了”。记者  俞素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