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瑞娣正在为邻居义务缝补。 |
大榭开发区金海丰社区近日开展了主题为“真情邻里,爱在e家”的首届“e家好邻居”评选活动,多个楼道的居民通过楼群组长向社区推荐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大妈张瑞娣,并成功高票入选。当选的理由是:她利用做裁缝的特长义务为左邻右舍缝补,整整五年啦! 义务缝缝补补 张瑞娣家住金色海湾38号楼,朝南仅十平方米的架空层便是她为邻居义务缝补的工作室。逼仄的房间里放着一台拷边机、三台缝纫机,靠墙边的桌上、层架上堆的布料快堆到了顶。张瑞娣大妈正戴着老花镜给两位邻居缝枕头套和袖套。张大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健朗、热情。 张大妈是穿鼻岛人,20岁到柴桥学做裁缝。满师后就在大榭岛串村走户做流动裁缝。谁家要做衣裳了,就从她家抬来缝纫机。张大妈说:“在雇主家做裁缝,雇主像对待客人一样热菜热饭招待我,待遇像进门做活的木匠、箍桶师傅一样。最多的时候,一天做大小衣服十多件,为了赶活,在美孚灯照明下,长夜做。”当时,做件小孩衣裳3角,成人上衣5角,裤子3 角,收入挺可观的,当时的正劳力一天工账才5角多。临近年关是她最忙碌的时候,腊月二十出头,生产队开始分红,队员们卖掉萝卜干、番薯干后手头上有了点钱,要给家里的大人孩子们做过年衣裳。大人孩子们盼望着早点见到新衣服,她就通宵达旦地做衣裳。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曾到霞浦服装厂做设计样品缝纫师傅。后来,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和家庭的原因,她就激流勇退,回归到了家庭,偶尔为上门的村民做衣裳。儿子也劝她:“现在生活好了,别这么累啦。” 因穿鼻岛整体搬迁,2014年5月,张大妈搬迁至金海丰安置小区,但她不舍得伴随其多年的缝纫机和拷边机,就把这几件往昔的“吃饭家当”放置在架空层,为新邻居义务缝缝补补。就这样再也没停下来。当邻居把旧衣服、旧被套等扔掉时,她就劝他们交给她,经她的巧手后这些废布就变成了抹布、拖把、鞋垫、袖套、围裙等,再交给他们。她说:“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我给人家做衣裳,要想方设法留下一块鞋面布给人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我看到有人丢衣服就要回来变废为宝,绿色环保,还减少了资源浪费。” 用坏了两台缝纫机 原孚竹村的老吴,独居在金海丰社区,他的皮夹克纽扣掉了、脱线或开口都找张大妈修补一下,裤子太长了就找张大妈裁短拷边。邻居胡亚飞大妈接着说:“阿姐人真好,上个月为我和几位老邻居做了五六件衣服。近年来已经做了五十多双棉拖鞋、一百多双布拖鞋给附近邻居。邻居们把做窗帘剩下的边角料、旧被夹里、多余的布料等送到这里。你看,布料摆得都能叠成山了。” 五年来,张大妈为邻居们裁剪缝补了多少件衣物,她自己也说不清了,只知道两台旧缝纫机“罢了工”,三只每只五斤重的大纱头快用完了。老伴和家人都很支持她,办服装加工企业的侄媳妇说:“纱头用完了,不用愁,我拿来!” 张大妈还是一位可亲可爱的暖心大妈,邻居们把她当成知心人,家里遇到“疙瘩事”都愿意到她的“工作室”倾诉,邻里之间有什么小误会都愿意请她做“和事佬”。 高票当选了社区“好邻居”后,张大妈觉得不好意思,她说:“我没有兄弟姐妹,就把这些邻居当自家人,没事儿就帮帮人家。在这里,时间过得很快,也过得开心。我这架空层一年到头门开着,左邻右舍需要缝缝补补的尽管拿来,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一直干。”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吴志庆 楼鲁烨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