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鄞县故城的城墙遗址。 |
|
出土的遗存物瓦当。 |
今奉化西坞街道白杜村城山南侧曾是秦汉时期至隋代的古鄞县县治所在。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奉化西坞举行奉化白杜鄞县故城考古成果新闻通报会,会上发布了这一消息。 考古找到了鄞县故城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许超在通报会上介绍说,古鄞县是今宁波地区最早设立的四县(句章、鄞、鄮和余姚)之一,据文献记载,秦汉时期已设立古鄞县,直至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入句章后废弃,前后延续了800多年。 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根据国家文物局立项课题“宁波地区古代城址考古工作计划”,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科研机构,对今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一带展开了野外考古调查勘探、解剖试掘和文献梳理、遥感航拍、雷达扫测、影像分析、三维扫描、科技检测等工作,在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城山南侧找到了鄞县故城,探明了它的城址范围,印证了文献中记载的它的兴废年代。 此外,考古发现还表明,早在设立古鄞县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白杜一代应已有较多人群居住,这为秦汉之际古鄞县的设立奠定了基础,而其城墙的修筑,在时间上晚于古鄞县的设立,或与东吴时期“诏诸郡县治城郭”(《三国志·吴书》)有关。 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县城 考古工作人员共完成调查勘探面积约80万平方米,试掘探沟8条,出土陶、瓷、石、铁等各类遗物标本与建筑构件300余件,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夯土城墙、水池、作坊、水井、灶、灰坑、烧灰面、红烧土堆积等遗迹现象多处。许超说,鄞县故城是以夯土墙体与城外水系为围合空间,城址周长约750米,面积约3.7万平方米,是一座特色鲜明的依托山体与水系兴筑的早期县级城邑。 从具体考古情况看,夯土城墙位于城山顶部,沿山脊线走向分布,目前共探明西、北、东三段共360米,其中北段墙体保存较好,呈长条状,上窄下宽,顶部现存宽度约4.1米,底部现存宽度约7.5米,残高约1.6米;水系主要位于城山东、南侧,探明面积约5.8万平方米;居住区主要位于城山南坡,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其上部多为建筑废弃后形成的瓦砾堆积,下部为黄土堆积,局部见有厚达1.2米的夯筑建筑基础。此外,在城址的南侧,发现一处堆积有坯料的作坊遗址;在城址的周边,历年来发现过数量丰富的古墓。 专家们认为鄞县故城既不同于平原型城址,也不完全同于防御型山城。它的发现不仅为深入研究宁波古代城市发展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案例,对于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山城、水城的特征及其演变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历史价值。 鄞县故城为何在奉化白杜?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鄞县故城为何会在奉化白杜?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说,“鄞”是宁波最早出现的地名之一,从古鄞县、鄞县到鄞州区,现在还在用。“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在秦汉时期设立的鄞县,到隋代(公元589年)并入句章之后就取消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了鄞州,但这个名称也只存在了四年,到了武德八年鄞州也取消了。直到五代时期,又重新设鄞县,那时的鄞县,就在现在宁波老城区三江口这一片,它是在古鄮县的基础上改设的,是改鄮为鄞。” 王结华强调,古鄞县仅仅局限于秦汉到隋代,范围包括现在的奉化,也有现在的鄞州的一部分,五代以后所说的鄞县,实际上指的是鄮县。 据悉,下一步,市文广新局将会同奉化区政府共同推进鄞县故城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记者 陈爱红 通讯员 何华军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