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宁波宝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了 别让孩子吃出病

专家提醒:春节饮食把好关 孩子健康过新年

    新春佳节临近,“舌尖上的中国”自然少不了丰盛可口的饕餮大餐以及各种各样的年货小吃。而活泼可爱的小宝贝无疑是走亲访友、家庭聚会中的焦点,不少亲友往往以喂食、逗乐等方式与孩子互动,面对五颜六色的糖果、种类繁多的零食、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孩子们在节日期间大饱口福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据市妇儿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罗芳介绍,“每年的除夕夜10点过后,到第二天凌晨2点左右,都会接诊到一波因为吃撑或饮食不当,而造成小儿急性肠胃炎的病例。整个春节期间,因烟花爆竹烧伤、吃瓜子、花生卡住气管等的急诊病例也并不罕见。”因此,专家提醒,过年了,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的饮食问题,注意预防儿童家庭意外伤害,愉快平安地度过假期。

    异物卡喉:坚果、果冻和汤圆是“元凶”

    坚果是各家过年的必备零食,亲戚朋友们围坐一起,磕瓜子、剥核桃、吃开心果,聊着一年到头的家长里短。但这些年货中,有不少却常是儿童误吸入气管的“危险食物”。

    数据显示,儿童中有97.4%的气管异物是由于进食误吸入气管引起,其中81.4%的儿童是因为进食瓜子仁、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此外,市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顾美告诉记者,表面光滑有弹性的果冻和颗粒较小、不易融化的糖果等都是危险系数较高的食物。

    市妇儿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罗芳分析,异物卡喉多发生于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磨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他们在吃花生、吸果冻、咽汤圆等食物时,很可能因为一时疏忽,呛入喉内,堵塞气管。尤其是过年期间往往人多嘈杂,幼儿或因兴奋或因紧张而大笑或哭闹时,喂食食物更会增加气管异物吸入的发生风险。

    “我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急诊病例,2岁的孩子在被喂食饺子的时候,不慎整颗吞入,堵住了气管,家长急忙用手抠孩子的嘴巴,造成了局部抓伤破损,但并未将饺子抠出,随即送往社区医院,等再送到妇儿医院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40多分钟,当时孩子已经窒息了,真的非常令人痛惜……”因此,罗医生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不主张吃整粒的硬坚果类的食物,当喂食果冻、汤圆等食物时,一定要在平静的状态下,弄成小块给宝宝吃。

    一旦发生异物吸入气管的情况,孩子可能会立即出现呛咳、气急、面色青紫、气喘等状况,较大颗粒的异物还会引起呼吸困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有经验的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采用“海氏急救法”做急救处理,然后急送医院。

    急性肠胃炎:年菜虽好,切勿胡吃海塞

    “临近过年,我又想起了去年的情景……”贝贝妈仍心有余悸地说道,“去年的除夕夜,我们刚回到家,女儿就开始嚷着肚子痛,起初我也没太注意,可孩子一直哭闹到半夜,直到凌晨把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才慢慢睡去,结果第二天早晨又开始腹泻,我们一家人的大年初一是在医院里过的!真的担心今年,都不知道该让孩子怎么吃才好。”

    春节期间,餐桌上喷香浓郁的菜品较多,大鱼大肉更是顿顿不离,宝宝往往会得到所有人的关爱,你一勺,我一口,一顿“胡吃海塞”之下,饮食健康问题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常客”。

    “亲戚的喂食行为本无恶意,但家长倘若不注意控制,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市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顾美表示,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比如,谷类含有糖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肉类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只有这些食物相互搭配,均衡饮食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过年期间,一味让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鱼肉,不仅会打乱宝宝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还会使脾胃功能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顾医生强调,即使是过节,也要控制甜食、碳酸饮料和油炸类垃圾食品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宝宝不慎吃坏了肚子,也不要慌张。顾医生建议,在进食上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粥、面等食物来补充必须的碳水化合物。当孩子的胃肠道负担减轻后,可以口服补液盐水或胃肠粘膜保护剂,例如双歧杆菌、蒙脱石散等。

    另外,若宝宝出现腹泻次数明显增加、大便伴有粘液或血丝,甚至不能正常进食或发热超过38℃,应立即就医。

    酒精中毒:“酒量要从娃娃抓起”不可取

    “公公天天嚷着要给宝宝喂酒,说是酒量要从娃娃抓起,锻炼交际能力”、“家人聚会的时候,老人总爱用筷子蘸酒逗宝宝”……这样的场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

    逢年过节,家人团聚免不了要喝上一口。席间,长辈们常用筷子蘸上杯子里的酒,让宝宝伸出舌头舔一舔,看他们龇牙咧嘴的滑稽表情,逗得全家欢笑不停,一些喜欢喝酒的家长甚至会给孩子也倒上一杯啤酒,或者干脆弄一小口白酒来活跃气氛。年轻的父母往往自顾不暇,有时也碍于面子放任这些亲戚所为,无形中埋下了隐患。

    查阅新闻不难发现,这两年因逗孩子喝酒危及孩子生命的案例屡见报端。《2岁小孩喝酒,一死一痴呆》、《6岁男童喝半瓶白酒身亡》、《8岁女童喝酒喝进重症监护室》……市妇儿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罗芳表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肝脏的发育和代谢功能还不完善,对酒精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较差。同时,她提醒家长自身也不宜过度饮酒,“几年前的一个急诊病例让人形象深刻,大人喝醉后抱着孩子睡觉,结果,近距离呼出的大量酒气被孩子吸入,间接导致了孩子酒精中毒。”

    罗医生补充道,酒精中毒的程度分为很多种,轻微的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的可能致使大脑中枢神经受抑制,甚至对控制智力、语言、运动等区域的大脑皮层造成不可逆性重度损伤。“所以说,春节期间大家还是要文明过节,酒席上尽量少劝酒,尤其不要让宝宝喝酒,否则一旦发生酒精中毒,悔之晚矣。”

    食物过敏:缘于婴幼儿对异种蛋白排斥

    市妇儿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罗芳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儿童食物过敏发生几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婴幼儿。这其中,主要是异种蛋白的排斥。

    “常见的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包括,牛奶、大豆、鸡蛋、花生、小麦、鱼、虾、蟹、坚果等等”,罗医生介绍,“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发生食物过敏的几率相对较高,食物过敏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荨麻疹、嘴巴发肿、腹泻、呕吐等。”春节期间各类菜品可能较平时更为丰富,因此在婴幼儿的食物选择上要更为谨慎,避免误食。

    “对于小年龄段的宝宝而言,最明显的过敏表现就是湿疹”,市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顾美补充说道,尤其是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宝宝可能要选用深度水解奶粉。记者了解到,母乳喂养能够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的全部营养,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过敏的发生率。因此,对有过敏体质的婴儿,医生建议应将哺乳时间坚持到婴儿对食物过敏的自发消失期,即10-12个月。

    针对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西门卫生院的儿保医生提醒家长,要科学添加辅食,注意辅食添加的顺序,连续3-4天添加同一种新的食物,并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现象,而同一食物一次不应喂得太多,过量进食单一食物也是诱发食物过敏的原因之一。

    80%的牛奶、鸡蛋过敏儿童在3岁前都能自行消退,对坚果、花生等食物过敏的儿童持续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另外,罗医生表示,要对过敏做出有效的治疗,首先要正确诊断过敏原。一般来说,通过饮食调整,回避过敏食物,宝宝的过敏症状即可得到缓解,不会影响生长发育。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免疫系统也在逐渐成熟,“有的孩子在1岁的时候吃草莓过敏,可能到了7、8岁,过敏症状就自然消失了。”

    因此,孩子对于某种或者多种食物过敏,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将医生指定的特定食物从孩子的过年食谱中排除,并告知亲友以防误食误喂即可。记者 鲍玲玲 实习生 王卉

    摄影 杨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