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曾说要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国家,他做到了……”昨天,从镇海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父亲的遗体捐献证书,任仁英、仁菊英姐妹的眼睛泛着泪光。她们的父亲,镇海籍抗战老兵任根德于2月5日因病去世,享年97岁。根据他生前的心愿,家人将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用于医学研究,这位可敬的老人由此完成了一生中最后一次奉献。 他被誉为“宁波抗战史活字典” 从任家姐妹俩口中,记者了解到任根德老人的生平。任老祖籍镇海庄市,1921年生于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军,不久就参加了1940年7月的戚家山保卫战(又称“七一七”保卫战),和战友们一起为镇海县城的光复浴血奋战。 1942年,任老回到庄市老家务农,后来进入镇海供电局工作,30多年一直坚持在一线岗位。此外,任老总是不厌其烦地将抗战的那段历史详尽地告诉每一个来探访他的后人,他记忆力好,战争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住;他文笔好,亲自编写了许多抗战文献。 正是因为对于宁波抗战史的了解和讲述,在后来作家方军 、陈刚所著的《最后的尊严——浙江宁波的抗战老兵》一书中,将任根德称为“宁波抗战史活字典”。 一盒豆腐吃3天 资助贫困学生却从不肉痛 除了讲述和记录历史以外,任根德还将另一件事坚持了几十年:助学。 “外公,感谢您的资助,让我能顺利进入大学,我会好好学习,以后孝顺您。”宁波工程学院的小倪在信里说。 “您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爱,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和困惑。不久的将来,我会接过您的爱心棒,将这份希望和祝福继续传递下去。”在衢州一所高校上学的小童在信里说。 任仁英告诉记者,这样的信件有上百封,写信的都是父亲资助过的贫困大学生,“这些年,父亲只要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的报道,就会想办法联系他们、帮助他们。” 任仁英还说,父亲其实很节省,一盒豆腐能吃3天,几年都不舍得添一件新衣,但资助贫困学生,少的几百元,多的几千元,从来不会肉痛。 任老生前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学生,姐妹俩也算不清楚:“可能有几十个,也可能有上百个吧。” 11年前,他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在任老的卧室里,珍藏着几个盒子。任家姐妹说,这都是父亲的宝贝,里面有他最珍惜的刻有“民族英雄”字样的军功章、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徽章、一些老照片,还有厚厚一叠的荣誉证书。 其中一份荣誉证书被老人小心地收在信封里。这是他的遗体捐献申请表。表格上写着:“我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奉献给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事情还得从任老50多岁的时候说起。那年,他召集两个女儿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主题就是遗体捐献。30多年后,2007年,任老重提此事,并且事先与红十字会联系好了,让姐妹俩一同去签字。 11年后的2018年,任老最后的心愿实现了,任仁英既安慰又伤感。她相信,父亲留给后世子孙的,是比金银更珍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陈彦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