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老师教剪纸教成正业

如今已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胡维波在剪纸。(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胡维波剪纸作品。

    当了18年语文老师,胡维波最终成了一名剪纸教育人。语文教得好好的,怎会割爱“转行”?这是联络胡老师后,记者最想解开的谜。她说,从硬着头皮上岗,到常常剪纸到深夜、爱上剪纸也是缘。

    阴差阳错兼职剪纸课

    胡维波是北仑高塘小学教师,目前专职教剪纸。寒假来了,她反而更忙。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希望通过授课让更多人熟悉这门古老的艺术。

    胡维波1996年入职,教过小学语文还当过班主任。1999年的一天,她被办公室老师推举参加教师才艺展览。“不擅书法不会画画,那就制作剪贴画吧。”胡老师说,她花了三四天时间,用挂历纸剪贴了一幅少数民族女孩的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仑区文化部门有意识地“抢救”剪纸艺术,高塘小学设置了剪纸兴趣小组,还配备了剪纸教师。剪纸教师因身体原因提早退休,只留下一些剪纸作品。因为手巧,胡老师就这样“被上岗”了,硬着头皮给小学三年级学生上剪纸课。

    说来也有趣,胡老师的剪纸“老师”还是这批小学生:上第一堂课时,她将剪纸样板贴到黑板上,“虚张声势”地问:“这个怎么剪?”有几名学生说:“我会剪!”胡老师就笑着跟他们学。

    为了胜任到处游学

    搜索童年时光,胡老师有不少美好的记忆。奶奶文化不高,却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逢年过节有喜事,奶奶就会开心地剪啊剪,一幅幅红红火火的剪纸就神奇地出现了。胡老师那时就跟着奶奶玩,这可能就是她的“童子功”吧。

    为了胜任剪纸这门课,胡老师埋头研究刻纸技巧。没想到,学着学着,她就爱上了这门艺术。在此后的时光里,胡老师到处学艺,向其他剪纸教师学习,跟北仑本地的非遗传承人学传统技法,走出去看各种剪纸展览,见识不同的创作手法。

    2010年暑期,胡老师去上海世博会表演剪纸,受了不小“刺激”。之前,她教的剪纸其实以“刻纸”为主,这是江浙地区的特色,因精致而闻名。但游客并不给面子,觉得“刻”有什么稀奇:“我们北方人,村里大妈拿起剪刀就剪,都不需要打样稿。”

    之后,胡老师开始学习徒手剪的技艺。“用剪刀,只剪半幅,展开就是一串窗花,可谓事半功倍。”胡老师说,相比刻纸的静态,剪纸的互动性更强,灵活性也好。

    对剪纸发自内心的喜爱,推动她参加了全国非遗高端研修班系统学习,还去“中韩日非遗论坛”博采众长。

    拿起剪刀放下语文书

    多年来,一把剪刀、一沓纸是胡老师随身携带的标配物件。只要有空,她就剪剪剪,连排队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还常常剪纸到深夜。

    因为剪纸已“霸占”了太多时间,2014年,胡老师忍痛放下多年的语文教学,成为一名专职剪纸老师。

    “会教语文的老师里,我应该是最会剪纸的;会剪纸的老师里,我应该是教语文不错的。”胡老师开玩笑说。她觉得身为一名专职剪纸教师非常幸运。记得2015年年底参加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群众文艺活动时,民间老艺人不愿分享剪纸秘诀,因为他们需要借此“糊口”。拥有教师身份的胡老师,可以心无旁骛地宣扬普及传统文化,让大家心生羡慕。

    剪啊剪,剪出了大名堂。2010年,胡维波老师成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碶民间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胡老师的剪纸作品《新农村大棚》获浙江省文化礼堂展演奖金奖;她辅导的学生作品获得国际、全国金奖100余项。此外,她利用已积累的资源和基础,在高塘小学开发了剪纸教学校本课程,编写了低、中、高三册《剪纸校本教材》,并与老师们共享。

    除了传承,胡老师还带着学生朝着创新方向发展。融合其他民间技艺,或进行3D立体创作,完全不按教材的既有套路来,这让传统手艺迸发出更多新魅力。

    通过课程,通过各类展示,让孩子们爱上剪纸,让更多人接触剪纸,让传承的薪火更旺,让剪纸传承根植民间,是胡老师的奋斗目标。在狗年来临之际,她愿与市民分享不久前创作的花式剪纸“旺”,预祝市民新年快乐。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陈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