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艺术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品是我请回家的老师和伴侣”

——著名篆刻艺术家韩天衡访谈

韩天衡篆刻作品 潮平岸阔
狗生肖印
狗生肖印边款

    人物简介

    韩天衡

    1940年5月出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工书法、篆刻,国画以花鸟见长。作品曾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出版有《韩天衡书画印选》《中国篆刻艺术》等四十余种。所著《中国印学年表》获全国首届辞书评比奖。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2016年受聘为宁波十二位文艺大师之一。

    捐1136件藏品 建立韩天衡美术馆

    日前,一场颇有学术含量的展览“文心在兹——古今砚文化特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由韩天衡亲自策展。本次展览陈列之砚逾200方,上自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继以周秦汉唐,再则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及当代,其中不乏精妙奇罕之品,令人大开眼界。

    宣纸的发明,起于汉代。可是,为什么那么早就有了砚台呢?韩天衡向记者解读道:“中国的文房四宝中,砚可以说是最早的。早期的砚不是用于磨墨,而是用来磨天然的矿物颜料,然后画岩画、画彩陶罐子等。虽然我们现在很少用砚了,但是砚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传承上功不可没啊!”

    在这个主题展览的珍贵展品中,有不少是韩天衡自己的收藏。每一件藏品,都凝聚着他特殊的情感,“都是我请回家的老师和伴侣”,这是韩天衡对它们的定位,所以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藏品送去拍卖,他说,一个有良知的人是不会拿自己的“老师”和“伴侣”去换钱的,而是应该给它们找一个好的归宿。

    韩天衡把对“老师”和“伴侣”的感恩之情回报给了社会。2013年10月,他无偿捐献书画印等1136件藏品,建立了韩天衡美术馆。特别是历代名家200多件书画珍品,其中包括文征明、祝枝山、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等人的墨迹,还有董其昌用明代宣德内府乌丝栏临写的《兰亭序》,堪称国宝级珍品。

    目前,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美术馆底层为韩天衡历年创作的书画印精品以及韩天衡足迹馆,二层楼是历代书画珍品,三层楼是文房雅玩。韩天衡又用政府奖励的2000万元奖金,成立了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用于公益事业,支持文化艺术活动,并开办天衡艺术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广传统艺术。因此,韩天衡美术馆除了展览,还兼有艺术教育、学术研究和中国传统艺术交流的功能。

    分享半个多世纪的收藏故事

    去年11月开始,韩天衡在自己的微信上开设了“一品一故事”小专栏,圈粉无数。已经78岁的韩天衡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好,每件藏品的来历他都如数家珍,讲述起来趣味生动。在他看来,分享收藏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文化内涵,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最多的时候一天写了6篇,才3个月,就已经写了250个藏品故事了。”韩天衡笑着告诉记者。

    说起来,韩天衡的收藏经历挺传奇的。早在“文革”之前,他就开始收藏了。三年自然灾害那会儿,无论私人的古玩店还是国家的文物商店,都冷冷清清,但他还是有空就跑去看一眼。那时文物商店的东西还很便宜,吴昌硕的一副对联只要四五元钱,30元左右的田黄印石算是天价了。

    即便如此,看中了也不一定买得起。当时韩天衡还在部队领津贴,只能从牙缝里省一点出来买几件,主要是为了学习书画和篆刻,从来没想过半个世纪后会升值百倍。

    横扫“四旧”的特殊时期,韩天衡还曾冒着危险在“锦灰堆”里寻寻觅觅。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烧一堆旧字画,其中一件书法作品引起了他的格外关注,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张明代宣德年间内廷专用的乌丝栏,此物系皇帝专用,想来是流落民间后,再经过颠沛流离,到了大书法家董其昌手里。董其昌对它爱不释手,就在上面题写了兰亭序。

    韩天衡当即向那位老先生表达了要购买此件手卷的意思。老先生抬头一看,见是一位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心里就没有过于慌张,再看看周围正好没人,遂壮着胆子报了个价格:50元。这在当时是个天价。韩天衡马上答应,但他又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嘱咐老先生先藏好,自己回家凑钱去。

    怎么凑呢?韩天衡回忆,先从自己的珍藏中找出一对大红袍鸡血石,送到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得10元。再卖掉两只玉笔筒,得2元;然后再咬咬牙卖掉张熊的十二开册页,得2元。扳扳指头算了又算,还差点,只好再翻箱倒柜找出两套明代的古籍,送到旧书店,得5元。这样好不容易凑了19元,算是付了订金,而余款花了十个月才付清。

    十年动乱结束后,鉴定大家谢稚柳和徐邦达有一次看到这卷董其昌的书法,大为惊喜,赞不绝口,称其为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后来韩天衡请陆俨少先生画了一幅长卷《兰亭修禊图》,这也是陆俨少唯一以兰亭为题的长卷,为此,韩天衡在引首题了“双绝”二字。如今这幅作品也捐给了美术馆。

    收藏首先要培养爱好才行

    韩天衡的鉴赏眼光一流,这是业界公认的。但是他坦诚地告诉记者,最初也买到过假文物,没交学费就想有好眼光,无异于不呛水就想学会游泳。

    对于时下热门的收藏,韩天衡认为应该具备或者培养6种能力:一是眼力,有眼力才能辨真伪;二是魄力,喜欢就买下;三是毅力,很多藏品的缘分就来自自己的毅力,打动对方;四是学力,这是综合修养,比如文史哲的相关知识;五是预判力。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和财力相匹配。有了好的眼力反过来可以补充你的财力,所谓的“捡漏”才有可能。

    您捐赠的1136件藏品中,哪一件最贵?这是韩天衡经常面对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其实,我比较反感什么都用钱来衡量。我收藏不是为了买卖,而且也没有想到以后会增值那么多,所以藏品的价值没法用钱衡量。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了研究,我晚上捧着看着就睡着了,早晨起来第一件事还是先拿起来看,这种感情也是无价的。”

    韩天衡说,由于当年人们没有收藏的观念,也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供选择,当然自己的财力更是有限,就是单纯为了学习才“请‘老师’回家”。当年社会上很多老师被“打倒”或者下放了,找老师请教特别不容易,花了半天时间去找,结果老师不知道去哪儿“学习”了,不如干脆自己买回家琢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真有收藏的爱好,那就量力而行,可以找自己喜欢的系列收藏。“现在收藏有出于投资和爱好等考虑,但是我希望收藏者首先自己要喜欢,这样才能真正入门,就像谈恋爱,要有感觉才行。”

    记者 陈晓旻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