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艺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04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剧场回音壁

治河先治吏,做戏先“做人”

    □王  强

    “清官第一”是明代宗朱祁钰御笔亲赐给明代清官、浙江新昌人甄完的匾额。2月27日晚,根据甄完的事迹创编的廉政调腔戏《甄清官》亮相宁波天然舞台,向观众展示了“清官第一”的刚正不阿和廉吏风范。

    “治河先治吏”是甄完在治理黄河期间做出的首要决定。为此,他对贿赂之银“来者不拒”,并以此贿赂账册作为依据,将一干贪赃枉法的官吏绳之以法,为百姓伸冤。治理黄河时,甄完在命令与灾情之间取舍,修好堤坝后又私开粮仓,以大无畏之举拯救数万民众,被百姓称为“甄青天”。

    作为一部戏曲,《甄清官》在思想性上是有所考虑的,但在人物塑造上,则稍显欠缺。人物是戏剧的灵魂,讲好故事的同时,更应塑造好舞台人物形象,这就是做戏先“做人”。

    《甄清官》整体的故事性还算流畅,情节也颇为曲折,但只见故事,不见人物。作为戏曲人物,他必须是有情绪的、有内心的波动,通过唱、念、做等大量的戏曲化程式呈现出人物的灵魂。私放皇粮赈济灾民是剧中的一个大事件,面对着这件杀头大罪,要做出这个决定,那一定是左右为难,一波三折,内心活动丰富,而舞台上这一段却推进偏快,导致人物缺少了“弱点”,完全脸谱化。“炼狱”更是至关重要的段落,一生廉洁、为国为民却被诬陷入狱,从“戏理”上来说,是体现甄完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人格的大好时机,但其交代也稍显匆忙,人物刻画不够深刻。而狱中甄完夫人的出场,占据了近一半的戏份,使得主角甄完的人物表达不够流畅、清晰。“冤狱”这样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在传统戏曲中有大量的剧目可供参考,如尹桂芳在越剧《屈原·天问》中的表达以及戚雅仙扮演的婵娟所起到的引导补充作用。

    此外,就歌舞的戏曲呈现手段而言,要做到有内涵、有意义的表达。在修筑堤坝一段中,数分钟的歌舞,踺子、筋斗、虎跳,翻、扑、跌、滚、摔等能用到的毯子功都用到了,令观众眼花缭乱,着实“过瘾”。但“过瘾”的背后,我们很难清晰地看到这些舞蹈化动作要表达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甚至连这是在奔赴堤坝的路上还是在水中奋力堵截洪流的情景都很难分清,只能在最后一个动作中模糊地看出在水中挣扎。如此,戏曲化手段便演化为单纯的炫技,也就不外乎观众“看不懂”戏了。

    作为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新昌调腔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特色。但就当晚的演出而言,如果去除掉“帮腔”和比较有特色的几段唱腔外,很难听出这是调腔,反映在音乐上,便是它的泛剧种化。

    地方剧种作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它一方面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寻求着现代化的转变,但其转变应是以传统戏曲为基点的,从中汲取营养,寻求思想的提炼和人物的塑造,更要保留剧种特色,避免泛剧种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