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冬夜是不宜读书的,因为天气太冷。坐在板凳或者椅子上,只消片刻工夫,寒意便缠满了手和脚,紧跟着全身都僵掉了,行止不便,连翻书也显得特别费劲,更不用说在纸上写字做笔记了。天冷的时候,我就愈发想念与书房遥遥相望的卧室,恨不得立马躺进被窝里,享受冬日最美好的事情——睡觉。 若是白日里天气晴好,妻子将被子拿出去在太阳底下晾晒过了,这温暖和舒适不免又要添上几分。而我可做的事情简单而美好,或者倚着,看一会电视,或者躺着,看一会天花板,或者什么都不看,将头埋进被子里呼呼大睡,都不失为一件乐事、美事,远胜过在书房里挨冻。真的,那幸福的滋味,就算用全世界最值钱的奇珍异宝来换,我都不换,相信这个世界上定然有许多人同我有一样的想法和感受。 换而言之,但凡冬夜里还能抛下热被窝,跑到书房里寒窗苦读的,对书的爱一定是真爱。寒冬之夜,连气温也经不住剔骨寒风的吹打,温度忽上忽下,漂浮不定,遑论其他。书房里关着门也关着窗,却依然隔不开外面的冷意袭来。此刻,外面有可能在刮风,也有可能在下雨,几只无家可归的猫犬正缩在屋檐下、草丛里取暖,还有几个晚归的住户脚步匆匆地往家里赶,间或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更添夜的静寂。 相比于室外充满了想象的画面,书房里除了书和一个读书的人,什么都没有。然而,书房里又似乎什么都有,甚至比室外拥有的还要包罗万象。书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有雨雪风霜,也有鸟兽虫鱼,有许多我们已知的,更有许多我们未知的。这么想着,脑海中突然出现两种声音互相博弈——一个声音试图说服我“冬夜不宜读书”,但同时有更多的声音反驳说“冬夜读书没什么不好”,渐渐地,后者占据了上风。 冬夜读书真的没什么不好。冬夜不似夏夜,酷热难耐,也不似春秋,熏熏然,困乏之意便涌上心头。甚至正因其寒冷,读书的人不太会走神,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掌上或者桌上的书本,对字里行间的意思有更通透的了解。因为冷,我们不会像寻常时候一样一直坐着不动,免不了要抖抖手、抖抖脚,起身站立,在斗室之中来回逡巡,这于身体健康不无裨益。而且夜里读书没有白昼的喧闹,想要写些感想的时候,也不会有人跑过来干扰你的思路。 若是遇着一个雪夜,这种读书的感觉就更好了。宋人周弼就是在某一个下雪天读书至深夜,写下了诗情画意的四句诗:“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书读了一夜,待身上感觉到凉意时起身,忽然发现——雪落了一夜,不知何时竟停了。这种感觉,就好似你漫无目的地行了一路,与阔别的老友不期而遇,满心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