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档案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宁波(十)

【出处】慕雅德著《英国圣公会浙江差会纪事》第二章插图。
【内容】该铜版画是据宁波江北岸巡捕房的督捕华生少校(Major Watson)拍摄的照片所作,系西水关里河以东的景观,写照出当时宁波的河道、桥梁与民居的情形。

    □田  力

    慕雅德(Arthur Evans Moule,1836-1918),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慕雅德出生于英国一个著名的传教士家庭,其兄长慕稼谷(George E。Moule,1828-1912),毕业于剑桥大学,1857年被圣公会派驻宁波。1861年,新婚燕尔的慕雅德也偕妻来甬传教。此后半个世纪,他长期在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活动,1881年担任圣公会华中教区会吏长。慕氏兄弟的子侄辈中也多有杰出人物,如慕稼谷幼子慕阿德(Arthur Christopher Moule,1873-1957)是世界著名汉学家,曾为剑桥大学第三任汉学教授;慕雅德次子慕华德(Walter Stephen Moule,1864-1949)管理宁波三一书院(Trinity College,即今天宁波第三中学的前身)三十余年,为宁波的早期教育现代化做出过贡献。

    慕雅德一生著作颇丰,写过不少关于中国和宁波的书籍,如:《英国圣公会浙江差会纪事》(The Story of the Chek-Kiang Mission of the 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新旧中国:来华三十年的个人回忆和观察》(New China and Old, Personal Recollections and Observations of Thirty Years)和《在华五十年:回忆与观察》(Half a Century in China: Recollections and Observations)三书,对于宁波的历史和现状有详细的观察与介绍。

    宁波是慕雅德来华后的常居之所,也是其认识中国的最初窗口。他热爱并且十分了解这座千年港城。在他的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种民族志式的细腻描述,宁波的历史源流、典故传说、市井街巷、民情风俗、社会动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被翔实记录。慕雅德就如同说书人一般,将宁波的故事娓娓道来,饶有趣味,这在同时期其他来华西方人的著述中是不多见的。

    在慕雅德的眼中,宁波的地理位置优越,“它在和平时期是个理想的商业城市,战争时期是个很好的战略防御重地”。为了说明宁波的商业贸易繁荣,他还在书中引用了当地的一句俚语“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Traverse and search the whole wide earth, and after all what find you to compare with Ningpo’s river-hall),慕雅德也是最早将这句著名俚语传播到西方世界的人。此外,他对于宁波的历史典故与传说都了如指掌,比如他讲述了桃花渡的得名缘由:

    “古时有恶龙出没,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为了避祸,当地百姓每年向恶龙祭上一双童男童女。每逢祭日来临之际,幼童的父母们胆战心惊,生怕失去自家的孩子。公元618年,一个叫黄晟的官员路过此地,遇见即将祭上儿女的父母,他们边走边哭,悲痛欲绝。黄晟问明原委后,既愤怒又同情,他骑上白马,带上宝剑,潜入海里。龙和黄晟在海里角力,血水交融,把海水染成桃花般的颜色,黄晟和恶龙再也没有出现,此渡口故得名‘桃花渡’。人们在岸边立了碑,纪念这位英雄豪杰。每年的五六月,宁波人都会在家门口挂上十字状的灯草,表达对这位义士的怀念。”

    慕雅德刚到宁波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横扫浙江之际,太平军将领黄呈忠、范汝增等率部曾于1861年12月至1862年5月间占领宁波。慕雅德亲历了那段混乱动荡的岁月,并留下了他自称是“独一无二的记述”。慕雅德以自己的亲见亲闻,翔实记录了太平军与清军在浙东的鏖战,以及战争对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对民众造成的沉痛苦难,这也为学界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在浙江的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比如,他记述了在战前,宁波地区的紧张氛围:

    “1861年8月,我刚到宁波,整个城市正处于极度的紧张和忧虑的状态,战争即将来临。我来不久,和哥哥慕稼谷四处走走,视察我们的传教站。其中一个就在余姚,我即将去那里工作和生活。十月的乡间是那样宁静,我永远无法忘记。这美丽安详的风景和笼罩在天际的战争乌云形成了对比。……当我们回到宁波,城中一片恐慌景象。到处缉查逮捕太平军密探,有些人就在我们屋前的练兵场上被斩首。叛军正在移动,绍兴危急,其首领还扬言要攻打宁波。400000人的城市居民逃散得只剩下20000人。……通常来说,11月的天气都是很晴朗的,可在那一年却潮湿阴冷,看到逃难者满脸绝望地匆匆行走于湿漉漉的街道上,伤感之情不言而喻。11月2日,一名老妇在老江桥上被逃难的人群挤压而死。我们开始储备物品以防围城,以大米为首的所有生活必需品的物价都上涨了。11月3日消息传来,绍兴沦陷;5日宁波城门提前关闭,直到被太平军攻破;6日,有谣言传开,说1000名英国士兵来保卫宁波;9日,英国公使卜鲁斯(Frederick Bruce)明令不要阻挠太平军。法国领事因为与一位清朝将领发生争吵而拒绝提供任何帮助,(居民)恐慌和疯狂出逃又恢复了原样。倒霉的当局尽力防御,尤其是加固堡垒与城墙。”

    “11月9日,城内防守的官兵制造火药,引起爆炸,死伤40人。琼斯先生和其他两个传教士在帮助临死的人减轻痛苦。城墙上,悬着很多三四英尺长的木头,上面插着尖尖的铁棒和木钉,用绳子绑着滑轮,准备往太平军头上砸。1861年11月,奉化、余姚和慈溪相继沦陷。11月25日,余姚3000间房屋被焚烧。11月29日,慈溪当地著名的清道观大火冲天,毁于一旦。宁波道台下令,烧毁北门和东门附近的房屋,以防太平军留宿,大火持续了四天四夜。”

    1861年12月9日,太平军开始进攻宁波城,慕雅德此时已经撤离至江北岸的外国人居留地,他在日记里记述了太平军攻城的情景:

    “12月8日,周日,远山雾霭缭绕,我们听到南门的炮火声。叛军已四处迫近,准备攻城。12月9日,我们起床很早,看到东门燃起熊熊烈火。就在这一天,太平军勇敢地游过护城河,头上顶着桌子,那些吊在城墙上用作武器的木头没有多少杀伤力。不久他们就踩着云梯爬上城墙,防守士兵四处逃散,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太平军就攻破了未加防御的盐仓门。这场战斗太平军打得很勇猛……防守的清军一哄而散,大家落荒而逃,抛去身上的军装,混入慌张逃窜的百姓中。”

    慕雅德痛心于战乱给宁波造成的巨大伤害,宁波素有波平浪宁之意,而战乱却使得它变得混乱、悲惨与萧条。不过慕雅德依然对宁波充满信心,认为其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希望,“宁波是真正意义上4000年历史的缩影,纵横古今,既蕴含着古老历史的韵味,又散发出新中国的气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