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阴雨连绵。放学时分,在鄞州王隘路上的镇安小学门口却秩序井然,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有序地等候在校门口两侧的长廊下,依次领着孩子离开学校,以往拥堵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据了解,这是鄞州交警会同教育部门合力打造的校园周边交通治堵新模式,目前已在鄞州区部分学校推广。 记者在镇安小学东大门看到,门口两侧原来的围墙往校门内部后退了两三米,建起了近20米长的半封闭文化长廊,不仅有廊顶遮风挡雨,还有长椅供人休憩。而在两处长廊的一侧,还各开有一个活动的门廊,放学时分让学生排队出来。 正在长廊等候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来接放学的孩子,都是站在学校门口或者两侧的人行道上,大家乱哄哄地挤成一团,甚至把本就狭窄的王隘路给堵死了,交警和派出所派来协警现场疏导都无济于事。现在有了这个长廊,大家都自觉地到这里来等候,秩序好了很多。特别是雨雪天,不仅能让家长躲避风雨,旁边公交车站候车的乘客也有了临时落脚的地方。 不仅如此,在交警和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学校还实行了“错时错门”放学机制,一、二年级学生15:20从侧门出,三到六年级学生15:25从正大门出,由班主任带至指定区域。同时,学校还将学生放学的路线、校门口家长的等待区域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做成PPT,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推送。 此外,学校还将5号楼整幢楼作为四点钟学校的专用教室,放学时单独开一扇小门,与围墙式长廊无缝对接,形成四点钟学校“专属”接待区。这样不仅避免所有家长在校门口集中等待,给家长准确准时接到孩子带来便捷,也有效分散了校园周边交通压力。 据交警部门介绍,目前,校园围墙后退建长廊等候区的模式已在鄞州区进行推广,曙光中学西校区正在完善该模式中,错时错门放学机制也在宁波七中、白鹤小学、李惠利小学、行知实验小学、东柳小学等中小学校全面铺开,而德培小学打造的“人车分流、地下接送系统”更是成为校园周边交通治堵新模式的典范。 同时,鄞州交警部门还联合教育部门实地调研、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已有场地,在学校周边空地划定临时停车位和停车带(如鄞州第二实验小学在通途路辅路南侧,春晓中学在沧海路两侧,宋诏桥小学在麦德龙停车场),同时督促接送家长做到文明停车、即停即走。 另外,交警还在部分学校门口左右两侧单边设置硬隔离栏(比如江东中心小学、行知实验小学门口两侧的人行道),形成“绿色通道”,要求学生从隔离栏末端进入,通过人行道入校,不在正大门直接进出,这样有序的单向通行有效地缓解了校门口的交通压力。 交警还会同教育部门积极提倡学生文明出行,绿色出行,建议离校近的学生走路或骑车上学,离校远的学生可以搭乘公交车;家长接送孩子也要尽量选择公交车或非机动车;开车接送要规范停车,且要即停即走;斑马线上开车应做到让行人先通过。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童旭民 徐剑娜 俞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