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没有比“百花娘子”更悲催的:在享受她“贡献”的姹紫嫣红后,人们却始终“记不准”她的生日,究竟是农历二月十二的今天,还是已经过去的农历二月初二,或者是即将到来的农历二月十五? 初二、十二、十五,傻傻分不清 “百花娘子”生日,一听就是很接地气的叫法。这个日子,在过去文人墨客的口中,通常被称为“花朝”。 这个日子到底是有多难“记得准”?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文化研究会会员周东旭说,光在宁波本地,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明末清初甬上学者高宇泰所撰的《敬止录》中说宁波的风俗,“(农历)二月初二,俗谓之百花娘子生日”;同样的提法也出现在《象山县志》中,“(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 翻开民国的《鄞县通志》,“百花娘子”的生日则被改到了农历二月十二。明末余姚人朱舜水的《朱氏谈绮》却说,“花朝,(农历)二月十五”;张延章在《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也说,“二月百花生日临,妇女十四作停针”。“如果‘十四作停针’的话,花朝应该是农历二月十五。”周东旭说,偏偏《宁波老俗》在“十四”后面打了一括号,说应为“十二”。 名副其实的“女王节” 放到现在,“花朝”就是眼下电商们倾力打造的“女王节”“女神节”,而且“货真价实”。相传,“花朝”作为一个节日盛行,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花朝”开始在民间流行。 有据可查的“花朝”习俗也多和女性有关:《象山县志》上说,“妇女集资煮天外饭,杂以菜食之。谓令人聪慧”;《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中也有“闺女露天烧点心”的说法。 在民间,这一习俗被称为“吃露天米饭”。据说,烧开锅后,要先取米饭抛撒空旷的地方喂鸟雀,好让鸟雀捎信给“百花娘子”,祈求灵聪。周东旭还说,按旧俗,每年到了“花朝”,少女们会用绸缎、丝线、棉花缝做百花娘子小布人,以祈求聪慧美貌;妇女们则会停针绣,将绣花绷子供于桌上,举烛焚香膜拜。 此外,《清嘉录》中也曾提到有“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的习俗,谓之“赏红”。 是否有望重新成为“爆款”?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被武则天“青睐”的“花朝”,可是跟“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就有记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也说,“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曾经那么重要的节日如今过得“惨兮兮”,或许跟其本身的特性有关。这是一个应季而生的节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人们对自然变化的关注不再像农耕社会那么高,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节庆食物和商品的传延,节日本身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实,除了前面提到的习俗,“花朝”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统就是游春踏青赏花。每逢此日,文人雅士便会邀上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据传,宋朝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颇有趣味的民间游艺活动。 踏青游春,这跟时下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还是蛮契合的,不知道是否能成为“花朝”“咸鱼翻身”的又一个风口? 记者 石承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