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蓉 期中考我负责改作文,一个下午,在一堆充斥了各种母爱、师生情、环卫工人的文章里困得眼睛都快要闭起来。 忽然我读到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那个小朋友很平静地叙述了妈妈得病去世的过程,前面具体怎么写的我无法复述了,只记得他在最后一段里说:三年了,妈妈,我长大了,我变得比从前坚强一点了,可是,我还是很想你…… 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就溢出来了。我读过很多学生写亲人去世,那些撕心裂肺的痛哭并没有给我多大的悲伤。然而这个孩子,他没有肝肠寸断的表演,他的文字里有一种努力的克制。就好像憋在眼眶里的泪,正要努力地把它们收回去。 其实真正的悲伤,并不是满地打滚的号啕大哭啊! 去年暑假的精分课上,有一天即将下课,督导让我们想象一下某一天至亲的人离去的情景。学伴们有的沉默无言,有的泪凝于眶,有的已经忍不住啜泣起来。我竟然拿出手机开始刷新闻。 后来大家讨论当时感受,我渐渐了解,我不是没有悲伤,是根本不给自己想象的机会。我怕我多想一点就会崩溃,所以我屏蔽了这个话题,让自己变得好像一个局外人。 那一段时间,正是爸爸身体抱恙住院的时候。我怎么敢让自己有一点点奇怪的念头,那对于我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打击。我要把眼泪都冻结起来,才有勇气一觉睡到明天。 所以如今看到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在三年以后释放一些对妈妈的想念,就觉得这是多么悲楚的感受啊! 趁着来得及,多爱眼前的人们,爱得再多也不过分,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