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档案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宁波(十二)

【出处】斯比尔著《远东传教的先驱——麦嘉缔传》扉页照片。
【内容】19世纪90年代,麦嘉缔夫妇在日本的合影。

    □田  力

    麦嘉缔(Divie Bethune McCartee,1820-1900),字培端,美国长老会传教医生,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他于1844年6月20日到达宁波,是首位抵达中国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除了行医传教、宣扬福音之外,麦嘉缔还担任过美国驻宁波代理领事、驻烟台领事及驻上海副总领事;1872年又以翻译身份和中国特使陈福勋前往日本成功解救“玛也西”船被拐华工,此后又受聘于日本文部省,担任东京开成所(东京帝国大学前身)的法律兼博物学教授;1877年在其好友、被誉为“一代奇才”的宁波人张斯桂的推荐之下,成为清政府雇佣的洋员,担任中国首任驻日使团顾问与翻译。1879年,中日因琉球问题爆发争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出面斡旋,麦嘉缔献“二分琉球”方案,对其调停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麦嘉缔一生著述颇丰,有超过40种中文著作存世,内容涉及宗教、道德、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魏源所编纂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地巨著《海国图志》百卷本(1852年刊刻)中,其第100卷(也即全书最后一卷)全部摘自麦嘉缔在宁波所著的《平安通书》,对于晚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麦嘉缔是集传教士、医生、外交官、文化传播者等诸多身份于一身,在近代早期中外关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西方人。

    美国著名基督教领袖斯比尔(Robert E.Speer)于1922年编写的《远东传教的先驱——麦嘉缔传》(A Missionary Pioneer in the Far East: A Memorial of Divie Bethune McCartee)是目前为止关于麦嘉缔生平最为详细的英文传记,包括传主本人对在中国和日本两地进行医疗、传教、教育、外交、文化等各项活动的回忆,以及他的中、美同工对其生平的追述。自1844年抵甬至1872年赴日,除了在烟台的四年和回美探亲,麦嘉缔在宁波生活了约二十年的时间,这里可以算得上是他的第二故乡了。传记中有近一半的内容都是关于麦嘉缔在宁波的生活,受篇幅所限,本文仅介绍他对当地病患的观察和其医务工作。

    1844年12月,麦嘉缔在宁波北门内佑圣观(一所道观)租得一屋,在这里设立了一家西式医院,麦嘉缔的回忆录中对这所医院收治的病患有详细记载:

    “我每周一、三、五在道观里给病人看病。我所进行的外科手术让当地人非常惊讶,也引起了一些奇怪的谣言。最常见的外科手术是针对睑内翻,即上眼皮向内翻卷。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些中国人怎么能够忍受,他们的一个或者一双眼睛的上眼皮上所有的眼睫毛,都向内折在眼球上,并且像涂黑刷一样,在眼角膜上来回摩擦;然而,有些人真的忍受了许多年,直到他们的眼睛上覆盖了一层混浊的薄膜。……中国人的眼睛与我们不一样,而且我发现他们的眼睛更易于动手术。为了手术的需要,我还特意制作了一种镊子,用它夹起一片小扁豆似的、需要动手术部位的眼皮,用一把轻微弯曲的剪刀将其剪掉,然后再在伤口处缝上三针,使其闭合。我没有(在缝合处)敷任何的药膏,只不过用了一片湿绷带,而且用不了36个小时,即可拆线。此后,病人用眼时,再也没有任何困难。我很难估计在佑圣观的这段时间,到底施行过多少次这样的手术,这些手术总能够给病患解除巨大的痛苦。我也诊治过许多患有卡他性结膜炎和白内障的病人,白内障的病例几乎全部都是液化内障,通过手术,大都被分化溶解掉了。”

    麦嘉缔还列举了他医治的其他一些疾病的类型,有:枪伤、截肢、水肿、耳咽管堵塞、骨折、出血、疥癣、湿疹、风湿病、痢疾、间歇热、慢性溃疡、象皮病、中毒,等等。而且他指出在当时的宁波,吞食鸦片自杀的情况时有发生。麦嘉缔的医院一年之间共医治了2238名病人,其中有302人是女性。

    麦嘉缔凭借精湛医术在当地人中间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有人甚至认为他能够起死回生,比如:

    “有一次,我被邀请去乡间出诊,来人担心我拒绝,因此向我保证该地离宁波城很近,而且那个女人吞食鸦片不过数小时。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说谎,我被滑竿抬着直到午夜才到地方。我顾不上吃饭,马上去看病人。一看到她,我惊呼:‘这个女人已经死了好几个小时了!’‘是的,’她的丈夫答道,‘但是您不是能够让她起死回生吗?’我告诉他我不是上帝,不能让死人复活。原来此前有一则四散传播的消息说我救活了一个已经死了好几天的人。……宁波人看不起那些为了达到不光彩的目的而撒谎的人,但是并不认为出于拯救生命抑或是慈善的目的而说谎是不正当的。”

    除了开办医院,麦嘉缔在宁波一度担任浙江省最早的新式男校崇信义塾(之江大学前身)和长老会女校(甬江女子中学前身之一)的教师,曾兼管浙江省最早的现代印刷出版机构——华花圣经书房,还长期代理美国驻宁波领事,可以说是见证了宁波在教育、医疗、文化、外事等方面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而这些见闻都保存在他的回忆录中了。其中有很多都是其它地方所未见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具有填补史料空白、证谬纠误的学术意义。比如,有关崇信义塾的创立者,现有资料基本上都认为是麦嘉缔,宁波四中在叙述其校史时,也认为其最早源头是“美国长老会麦嘉缔1845年创办的崇信义塾”。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麦嘉缔在其回忆录中明确提到“(会议)决议建立一所男童寄宿学校(指崇信义塾——译者注),由袆理哲(Richard Way)先生负责,而我应该暂时将开办的医院移交给玛高温医生(Dr.McGowan),以便协助袆理哲先生管理学校”。

    在宁波期间,麦嘉缔还做了一件具有非凡意义的事情,他收养了当地已故牧师金麟友的一双年幼的儿女,其中女孩名叫金雅妹,也被称为金韵梅。金雅妹后来被麦嘉缔夫妇带到美国,在纽约女子医科大学读书,并于188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她通常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中国女界第一个大学毕业生”。1907年,金雅妹被聘请为天津北洋女医院院长。次年,在袁世凯的资助下,她在天津创办护士学校,初名北洋女医学堂,这所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

    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曾在驻日使团中任参赞,与麦嘉缔共事数年。回国后,对这位洋同事和他的宁波养女颇为惦念,曾在《续怀人诗》中写道:“无端碌碌随官去,仍是铿铿说教师。黄面瞿夷金指爪,可曾嫁毕女先医?”其实,宁波人民更不应忘记这位最早走向世界的宁波女子,以及她的引路人——麦嘉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