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仅存的清代中式建筑,也是日本最北的关帝庙

它是“宁波帮”先贤建造的

中华会馆外景
中华会馆馆内一角

    在日本函馆,有一个中国清代建筑叫中华会馆(又称函馆市关帝庙、三江公所),里面供奉着关羽等神像。这也是日本国内仅存的一栋清代中式建筑。近日,经我市文保专家多方考证,这个中华会馆是“宁波帮”先贤建造的。

    现存的函馆中华会馆,为宁波帮先贤所建

    前天上午,宁波知名文保专家杨古城和记者取得联系,惊喜地透露了一个新发现:经过日本函馆华侨会长陈小梅和职员小川均先生确认,现存的函馆中华会馆为宁波帮先贤张尊三先生等所建。

    杨古城老先生说,很早以前他就注意到这个位于日本函馆的中华会馆,因为里面有很多宁波地方建筑的特色,特别是陈列的家具,更有说服力。他认为该建筑很可能为宁波人所建。他将这个疑问与日本友人进行了交流,经过多方考证,可以确定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中华会馆的历史,也是宁波商人的一段历史

    函馆是日本北海道西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面临津轻海峡。相关资料显示,函馆中华会馆是北海道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日本国内唯一的清代中式建筑,也是日本最北的关帝庙,由函馆早期的华侨所建。

    那么,这个中华会馆是怎么建起来的呢?

    据杨老先生介绍,1869年,日本函馆开港,中国东南沿海华人纷纷前往经商。宁波由于地理位置佳,前往日本经商者自然众多。为统一对外交涉,在日华人于1876年前后成立同德堂,以联络乡里及商讨贸易为宗旨。由于三江籍(浙江、江苏、江西)人士占压倒性多数并掌握了领导权,1880年,同德堂改名为同德堂三江公所,公所建筑位于函馆富町三番地。

    在三江籍人士中,尤以宁波人举足轻重,宁波人杨厚载、刁永祥、张尊三、潘延初等先后出任公所负责人。1907年,三江公所被大火烧毁,宁波人张尊三、潘延初等侨领倡议在原址上重建关帝庙,作为新的三江公所。经过发动募捐,并从宁波、上海等地雇请工匠,新的公所于1910年建成,前后历时三年。这也是目前日本仅存的一座中国式庙宇建筑。该公所曾在1968年日本地震中受损,但很快被修复。

    杨老先生告诉记者,据日本友人和当地华侨考证,中华会馆现有的建筑都是宁波工匠建造、安装的,是海外目前保存最好的“宁波帮”华侨会馆。

    馆内珍藏一枚褒章,其主人是宁波人张尊三

    杨古城提供的资料表明,函馆中华会馆里至今珍藏着一枚蓝绶褒章,获得这枚褒章的就是宁波人张尊三。

    据介绍,褒章是当时日本政府颁给在特定的社会领域中事迹、德行等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物的。褒章分为红绶、绿绶、黄绶、紫绶、蓝绶、绀绶六类,根据绶带的颜色来分别命名。获得褒章的人士没有等级之分,可以是金融界巨子,也可以是市井中的木匠、清洁工人。

    1916年5月,日本天皇授予张尊三蓝绶褒章及证书表彰。据函馆当地史料《大日本赠予中华民国国民张尊三褒章》记载: 张尊三风波本邦,寄居函馆,当明治十二年独立海产物输出中国一业,兴本邦人所委弃之鳟鳍等鱼,鼓励港民向中国输出,致成要品;又将该输出品选择干燥,改良装置,警醒邦人,又当其任华商董事时,努力发展日中贸易各业至今,日见兴盛,是其尽力以兴公众的利益,而成绩昭著者也,用特赠与敕定蓝绶褒章,以表其善行。

    ■新闻链接

    “鱼翅大王”张尊三

    据我市相关文保专家考证,张尊三(1845-1918)又名贵溶,字安澜,宁波古林张家潭村人,幼有好学之名,是宁波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从商。同治九年(1870)7月,张尊三东渡日本北海道函馆,在华商万顺海产号当账房,继转华商公泰号任职。在考察日本风土人情和工商业行情后,决定发展海产业。光绪五年(1879),在函馆开办德新海味号(后改为裕源成号),同年在上海永安街开办元记字号东洋庄。

    张尊三善于经营,并扶持其子婿先后在函馆开设经营海产品的商号4家,在上海有4家各自的字号,拥有各地客户100多家,既各自经营,又联成一体。1914年,日本北海道向上海输出的海产品全年总额220万日元,其中张氏家族经营额占60%,成为“鱼翅大王”。

    张尊三在日本经营期间,经常直接同渔民接触,指导日本北海道渔民把原来废弃的鲨鳍加工成鱼翅出口,使渔民增加很多收入,日本人十分感激张尊三。1916年,张尊三回国,到家乡定居,在日企业交由家族成员管理。1918年,张尊三在宁波逝世,终年73岁。日本政府特派官员专程来华吊唁。

    据了解,张氏后人在日本和宁波都有。今年正值张尊三先生逝世百年,日本宁波同乡会正与函馆张氏后人沟通,以促成张氏后人来宁波寻祖。记者 边城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