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10来岁时听堂兄吹了一曲美妙的笛音,竟然50多载醉心乐器演奏,自学二胡、扬琴、大提琴、长笛等多种中西乐器,慈溪崇寿镇健民村的66岁老汉黄成同,被当地的村民奉为“乐器大神”。 10来岁受堂兄笛音启蒙 昨天晚上6点,崇寿镇健民村活动室里传来一曲二胡演奏的《西湖山水》,悠扬婉转。每周三晚上,只要没有其他特别的事情,黄成同都会跟村里其他文艺队员一起练习。用二胡演奏完《西湖山水》后,黄成同又坐到了支在地上的一把大提琴前。同样一曲《西湖山水》,相比于之前的二胡演奏,此时大提琴的低吟又是一番别样韵味。 要说起黄成同怎么会对乐器演奏产生兴趣,那还得从5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聊起。“那是上世纪60年代,我家的老宅有个大院子,晚上吃完饭没事干,邻里邻舍都喜欢聚在我家院子,或聊天或下棋,消磨夜幕时光。”他说,那时孩子们白天上完学、割完草,晚上也会聚到院里成群结队地玩耍。“我有个爱好文艺的堂兄,晚上也经常出现在院子里。”他说,“虽说是同辈,我当时就13岁的样子,但堂兄已经差不多有40岁了。” 这位堂兄笛子吹得动听,在黄成同眼里,堂兄就是开发他音乐兴趣的启蒙老师。有天晚上闲来无事,堂兄开始教几个孩子吹笛子,这个偶然的机会从此激发起了他对乐器演奏的兴趣,跟着堂兄认真学。没几天工夫他就能吹奏简单的曲调了。 一生醉心多种乐器演奏 从学吹笛子培养出乐感后,黄成同又对二胡产生了兴趣。“那时二胡没那么容易买到,况且家里也没有闲钱给我,怎么解决?老爹自己动手帮我做了一把。”他回忆道。他父亲是个木匠,专门做家具等木工活。用木头制成琴杆,竹筒就是琴筒,没有蛇皮便用癞蛤蟆皮代替,编织草帽的金丝草沾上松香成了琴弦,一把纯手工的二胡就做成了。虽然音色、音质、音准并不完美,但已足够让他爱不释手。不久,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当地一些戏曲演出的伴奏。 不过,黄成同并没有满足于只会这么一两种乐器,在20来岁时又加学了板胡,之后更是通过看书、看视频、找人请教等方法,掌握了大提琴、扬琴的演奏方法。“乐器演奏也都是相通的,只要喜欢琢磨,会一样就能懂多样。”前两年在电视上领略到长笛的魅力后,黄成同又为自己添置了一支长笛。 从成年后在生产小队参加集体劳动,到上世纪80年代在慈溪庵东的工艺美术制品厂上班,再到后来做油漆工的30年,无论白天工作有多辛苦,晚上他都要抽空练习。“现在,我的两个儿子学有所成,都在杭州成家立业了。前年开始,我也不再出去接活干了,家里基本没有要操心的琐事,就有了更多时间和心思可以玩我喜欢的乐器了。” 如今成了民间文艺“红人” 如今,会演奏乐器这项特长让黄成同成了在崇寿、庵东等地小有名气的民间文艺“红人”,被当地村民奉为“乐器大神”。现在,他不仅是老家崇寿健民村文艺队的领头人,在其所住的庵东富民村也有他活跃的身影,就连崇寿傅家路村、庵东红星村、镇东村等一些周边村庄在组织文艺活动时,都会请他去帮忙出谋划策。 “玩了50多年乐器了,就是玩不腻。”黄成同说,一辈子热爱乐器,也让他从中悟出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美妙的乐曲可以消除人生中的浮躁,让人更加淡定地面对生活。 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陆超群 王烨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