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博会主论坛“故宫论坛”昨晚举行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文博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让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院长在“故宫论坛”上演讲。记者 周建平 摄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来宁波了!昨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博会主论坛“故宫论坛” 第二季之《国家宝藏》现场座无虚席,单霁翔院长作了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的主题演讲,风趣幽默的演讲时不时被观众热情的掌声打断。

    2017年底,文化类综艺《国家宝藏》开播,接着萌萌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出台,不仅收视率创新高,还在豆瓣分别收获高达9.1和9.4的评分及零差评的口碑。冷门的文博节目迅速地激发了不同年龄层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甚至引起了大众的博物馆旅游热。

    如果说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IP(知识财产),如何发挥每个IP的价值,“让文物活起来,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便是文博工作者要做的事情。单霁翔向现场观众分享了“国家宝藏”背后的创新与坚守。

    谈故宫:喜欢“自拍”的“网红”博物馆

    一上台,单霁翔就如数家珍般推介起“世界最大四合院”故宫的藏品来。经过几年的整理,统计出来目前故宫有180多万件馆藏文物,其中90%以上是珍贵文物。如何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这是单霁翔这些年着重思考的问题。

    自2012年1月出任故宫掌门,迄今已是第7个年头,故宫也因单霁翔而不断地走进公众的视野,被“网红”院长打造成了“网红”博物馆。

    截至去年底,到故宫的参观人数已达到1670万,故宫也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博物馆。“还有不少没有买票的观众,我们都要服务好。从修缮古建、扩大开放区域,推广网络购票、开发文创产品等,用工匠精神和科学态度做好修复和传承工作,并在传播过程中努力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

    单霁翔介绍说:“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我们建立了完全原创的‘数字故宫’,网友可以上网查到故宫所有的藏品,可以在网上进入故宫9000多个房间中随便遛遛,可以穿上皇上和皇后的衣服‘过把瘾’;喜欢书画的可以调阅所有的书画藏品临摹练习,还会有人来点评。”

    为了保护文物,故宫还专门开设了“文物医院”,几乎修缮和开放了所有能够开放的区域。

    故宫何以成为“网红”?单霁翔透露,故宫也喜欢“自拍”,随时发布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的颜值图,比如去年第一场雪后的故宫雪景图,点击率达到了1450万次。

    谈《国家宝藏》:说大家听得懂的故事

    2017年年底,央视和故宫携手八大国家级博物馆(院)制作了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九大博物馆共推荐27件国宝重器,通过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串联,《国家宝藏》为每一件文物选择一位明星嘉宾担任“守护人”,演绎文物藏品的“前世传奇”,而后引出“今生故事”的讲述者,共同讲述文物的过去和现在。崭新的尝试,彰显出连接古今、观照当下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将曾经“沉睡”的云梦秦简、铜鎏金木心马镫等文物打造成了明星文物,也以釉彩大瓶烧造工艺解读了网络上花式调侃的“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同时,还有多位博物馆馆长、今生故事讲述嘉宾成了被观众所熟悉和热议的“明星人物”。

    博物馆和文物是严肃、沉重的,综艺节目是娱乐、有趣的,两者如何和谐共处?单霁翔认为,一个共同的价值承载,就是文化。作为一种“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两种形式融合运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纪录”是文物真实性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文物之所以吸引人的魅力所在;“综艺”是在人与文物之间搭建起来的心灵桥梁。节目首次融合了综艺、纪录片、戏剧多种艺术形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文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单霁翔说:“事实上,文物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有人对文物不感兴趣,有可能是没有找到自身与文物的连接点,而讲好故事可以让观众自发地挖掘到这个连接点。”

    比如,人们通过故宫博物院三件国宝所蕴含的一系列故事,可以知道青绿山水画创作工序之繁复及颜料提取之不易,“瓷母”烧制成功之极小几率,可以感受到乾隆皇帝“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的气魄,志愿者分享文化、服务他人的赤诚无私,以及“故宫世家”质朴的家国情怀和新老故宫人的代代传承。这些知识的获得感及情绪共鸣,让人们观照自我,找到自身与文物的连接点。

    谈让文物活起来:要让文化说话

    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故宫180多万余件文物中,《国家宝藏》为何选择了这三件?标准何在?单霁翔表示:“确实很难选,但它们应该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最终,我们选择了《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这三件文物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了华夏文明的宏大叙事。三件国宝站在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坚实基础上,分别从文化、艺术与物质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更有文化自信。”

    单霁翔谈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观众的主体构成人群中,年龄集中度最高的是20岁到25岁,并且以网络传播为主,“所以我们的传播方式也要不断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文物走进历史”。

    对于年轻人对文物的兴趣,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这是每个中小学生都熟悉的内容,但“如何让他们有体验、有认知、有参与、有互动,这是这一代博物馆人的责任,也是目前我们做得比较多的事情。”单霁翔真诚地说道。

    他透露,如今故宫正在准备《国家宝藏》第二季,希望更多的博物馆参与其中,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在谈到宁波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时,单霁翔举例说,天一阁由于房间小、展览空间有限,又是园林结构,人群疏散不易,他建议可在旁边建立一个现代的展厅,同时要与天一阁的风格和谐统一。记者 陈晓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