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中职“联姻” 让非遗焕新生

已培养稀缺型特色人才上千人

宁海一职高学生制作的十里红妆泥金彩漆系列:双龙长桶、合盒、果盒。 王小飞 摄
古林职高学生在宁波金银彩绣博物馆学习刺绣。顾乔娜 摄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树立文化自信,成为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近年来,宁波尝试将非遗融入中职教育,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的优势平台,将非遗与工艺产业对接,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市中职学校已走出一大批的稀缺型特色人才,非遗教育让学生不断增加文化自信、传承工匠精神。

    学生非遗工艺作品惊艳亮相

    不久前,一场特殊的教学现场会在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召开:宁波市中职学校“非遗之光”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专业教育教学现场会。会议聚焦如何发挥中职教育优势,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

    现场,一批出自我市中职学生之手的技艺精湛的非遗工艺美术作品惊艳亮相,令在场嘉宾们啧啧称奇。有甬江职高的朱金漆木雕、宁波建设工程学校的竹根雕、北仑职高的漆画、镇海职教中心的景泰蓝工艺画、余姚五职的陶艺、慈溪职高的发绣以及宁海一职高的泥金彩漆和清刀木雕等。“我们学生手艺了得,相信非遗的传承会进入一个新层面。”一位与会代表连连赞叹。

    宁波市教育局张建国副局长表示,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要实现小学到高中的全面覆盖,要重点开发传统文化教材,构建教材体系。”他说。

    非遗技艺中职校园里焕新生

    如何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我市的中职学校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以民族工艺泥金彩漆专业为平台,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校本课程、提供多元展示平台等方式,探索非遗的“活态传承模式”。学校还大胆地将泥金彩漆与数控、模具、家具等行业技艺相结合,衍生出全新的、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为小微文创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2015年,宁波甬江职高与宁波朱金漆木雕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朱金漆木雕大师工作室,设立了非遗陈列室、展示厅、实训工作室,并聘请宁波朱金漆木雕的传承人陈盖洪先生为客座教授。同时,学校招募了宁波状元楼宁波菜非遗传承人陈继波先生等一批大师引领传承非遗,开设非遗选修课,吸引学生更好地接触非遗文化。学校还向广大市民开办公益“非遗课堂”,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非遗工匠们‘一生只做一件事’,这种对极致的追求难能可贵,这恰恰也正是非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甬江职高副校长许瑾表示。

    如今,非遗技艺宁波中职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机。鄞州职教中心自编鄞州非遗唱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中职生能熟记众多的非遗项目,并与鄞州非遗馆合作,组织骨木镶嵌、舞龙、金银彩绣等非遗社团活动;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将竹根雕纳入课程,与县内竹根雕大师共同开发教材,在省课改教材征集中获奖并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古林职高、鄞州职高、余姚职成教中心等学校建立了非遗项目工作室,企业能工巧匠定期来校授课……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经过非遗进校园、进教室、进教材的实践和探索,几年来,我市中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的稀缺型特色专业人才。

    胡亮亮是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泥金彩漆专业班”的第一届学生,对泥金彩漆由衷热爱的他,毕业时就被国家级非遗传人黄才良相中,成为新一代传承人,几年后他也带起了徒弟。2015年,黄才良和胡亮亮师徒的泥金彩漆红妆系列获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

    中职校园里,像胡亮亮一样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在工作室不断地修心炼技,渐渐获得了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在大力传承和发展宁波非遗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将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匠心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建设与选修课程建设,把非遗项目纳入课程体系,编制地方特色教材,从而实现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和传统技艺传承的同步提升。”市职成教教研室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4大类18项地方特色技艺进入我市中职学校,多个特色技艺拿下全国大奖。下一步,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吴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