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宁波人文地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笋飘香的

中村村

老人正在剥笋。
将剥好的鲜笋倒入锅中用盐焅。
笋都是用柴火焅的。
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老人说,每年这个季节总会晒笋干。
秀美的山水和笋干组成了一幅四明山区独特的画面。

    中村村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东南部,地处四明山东麓。青山、秀溪、古庙、古戏台、古桥、古民居组成了这个古朴又有诗意的山村。

    关于中村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中村的历史有关。中村始于唐代,原是一处深山僻地。当时,有个姓龚的人来此落脚,搭棚垦地,逐渐形成村落后,取名为“龚村”。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宋赵王室南逃到临安。逃亡队伍中,有一支郑姓族人来到“龚村”定居。他们定居下来后,发展迅猛,很快在人口上超过了龚姓。人多势众的郑姓人对“龚村”这个村名表示不服气,提出要把村名改为“郑村”。一边是开山建村的族人,一边是人丁兴旺的家族,如何改村名,双方各不相让。最后有人提议,既然龚郑两姓共居一村,就要和睦相处,中国人信奉中庸之道,就把村名改为“中村”吧。

    另一种说法是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中村地处海曙、奉化、余姚、上虞之中心,各距35公里。至鄞江、梁弄、陆埠各20公里。村子就像一颗隐匿于集镇中心的珍珠,就取名为“中村”。

    被青山围绕的中村村,竹林如海。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每年清明前,大量的竹笋在春雨的滋润下破土而出,山民们为春笋忙得不亦乐乎。据当地老人介绍,自古以来,中村人的生活和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旧时,交通不便,村里人把山上挖出来的笋沿着崎岖的山路挑到童家滩,然后用翘头竹棚划到鄞江进行交易,非常不容易。碰到笋的大年,挖出的鲜笋堆积如山,靠山吃山的中村人会把鲜笋进行盐焅,或将笋和咸菜一起煮熟,然后晒成干,以备日后的餐桌,或馈赠亲友。

    从清明前到谷雨,中村村民的日常生活都是围着春笋转的。走进村里,家家户户门前用干柴生着炉火,盛满笋的大锅冒着热气。村民的房前屋后,溪边的岩石上,晒满了形状不一的笋干,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春笋的味道。这种淡淡的清香与村落景色融合在一起,犹如一幅四明山乡独特的人文画面。

    近几年,来中村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笋干这种天然的乡村美食很受游客欢迎。眼下,加工笋干已成为中村村民经济收入的一部分。

    春笋是中村村的一枚特有标签。对中村人而言,挖笋、焅笋、晒笋仿佛是与大自然的一场约定,这场约定不仅仅是种味觉记忆,更是一种生活的味道。记者 胡龙召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