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在拍摄老刘做的菜肴。 |
本报讯(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张鸿倩 文/摄) “家常菜看似平淡,但它却是最有温度、最暖心的。现代年轻人总是对各种网红美食趋之若鹜,却忘了常回家看看,与家人一起品尝家常菜的美好。”每周六,江北区甬江街道湖西社区的家常菜公益课堂准时开讲,这也是主讲人老刘常用的开场语。如今这个公益课堂已经开办了13期,老刘教大家学会了几十种家常菜的做法,前来培训的居民有200多名。 戴着厨师帽,笑容满面像邻家大叔一样的志愿者老刘,其实是个成功的企业家。 老刘名叫刘狄,今年54岁,籍贯安徽,十几岁就到宁波创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到现在拥有两家企业一家工厂的“刘总”,一路走来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老刘告诉记者,他以前在饭店里学过炒菜等,如今虽然事业有成,但下厨仍然是他平时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别人吃过他做的菜都说好,他也乐于把这门手艺无偿传授给大家:“这一生最遗憾的就是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心拼搏,忽略了与家人的沟通与交流。我年纪大了,特别喜欢做菜,想着也教教年轻人做菜,希望大家多挤点时间回家,给老人孩子做做菜,一起坐着唠唠嗑,中国人传统的‘家’的概念,不就是这样吗?” 家常菜公益课堂上,老刘讲得认真,居民们听得仔细,有的还在本子上不停地做着记录。现场香气萦绕,气氛温馨。对于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老刘总是悉心回答。 年轻居民小黄是一名金融工作者,每天不是陪着客户应酬吃饭,便是忙着和朋友聚会,父母叫他回家吃饭有时还得看他的“档期”。在女朋友的鼓动下参加了几期老刘家常菜后,小黄觉得自己有了拿手菜,总是要在家里露几手,久而久之,家里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日的中午,小黄都是家里的“大厨”,做好一桌菜后,和父母坐在饭桌上尝尝菜肴、聊聊工作生活。“我们很高兴,一家人可以经常坐在一起吃饭了。”小黄的妈妈说。 “厨艺课堂不仅使年轻人学会了做菜,更重要的是倡导了‘常回家陪陪父母’的生活理念。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不要忘记,家才是我们最温暖的地方。”湖西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