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网友所评说,那张被刷屏的照片,那位被盛赞的大爷,的确不乏温情与正能量。但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寻常善举,何以令数万网友如此动容,乃至被捧上“中国好邻居”的高度?这背后的缘由,值得探究。 俗话说,缺啥想啥,在这一网红事件中,与那位大爷相对应的,是生活中比较稀缺的邻里温情。当这种“情感饥渴”遭遇这一偶发事件,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引爆网络,就成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大都有过在老屋子居住、邻里间相互照应的经历。放在那个时候,那位大爷的善举实属稀松平常,比这更暖心的,诸如外出时将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的也比比皆是。如今,许多居住在商品房里的社区居民,进出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关紧防盗门,你不来我不往,自然就隔断了温情。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不少人,对邻里温情的体验几乎还是空白,邻里碰面能打个招呼、遇纠纷能息事宁人已属不易,看到大爷雨中撑伞的情景,又怎能不感动得稀里哗啦? 邻里的热络程度不如从前,固然与居民居住、经济等条件改变有关,但与现代人“自扫门前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及贫富贵贱等观念也不无关系。你说,下雨了,撑把伞为楼下邻居晾晒的衣物挡一下雨这事有多难,肯定不见得,但如果那些观念不改变,且缺乏邻里互助的意识与愿望,这事真比借钱还难。 邻里温情,莫等失去了才觉得珍贵。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一网红事件让我们看到,培育邻里温情的“群众基础”并不差,只是要引导更多的人更快地付诸行动,还需要相关组织、社区居民等有关各方更积极、更主动一些。可以这么说,人们对大爷雨中撑伞之类的善举习以为常之日,或许就是邻里互助蔚然成风之时。 胡晓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