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布鲁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及第十二代金卡丁伯爵(James Bruce, 8th earl of Elgin, 12th earl of Kincardine,1811—1863年),也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所提到的“额尔金”,中文文献中又称为伊利近(“额尔金伯爵”的另译)或卜鲁斯。1857年7月任英国对华全权专使,次年6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1859年回国。不久,复任英国对华全权专使,同葛罗复率英法联军来华。1860年10月,额尔金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说是作为英国战俘受虐至死的报复;后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1862年调任印度总督,次年,死于任上。
英国作家俄理范(Laurence Oliphant,1829~1888年)曾作为私人秘书陪同额尔金出使中国和日本。1859年,他在伦敦出版了《额尔金伯爵出使中国和日本纪事(1857、1858、1859年)》(Narrative of the Earl of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 in the years 1857, '58, '59)一书,该书详细记述了额尔金的在华活动。而到了1872年,英国官员西奥多·沃尔龙德(Theodore Walrond)又将额尔金出使东方期间的书信和日记编辑出版,书名为《第八代额尔金伯爵日记和书信选》(Letters and Journals of James, Eighth Earl of Elgin)。这两本书中都有一些内容是有关宁波的,而且各有侧重,可以交互参阅。
“在小镇上走了走,该镇四面城墙围绕,又去爬了山,山顶有一座寺庙。从这里远眺四周,景致十分宜人。东、北两面全是星星点点、散落海上的小岛,这就是舟山群岛。西部是一大片平原,那条河就从宁波一路流来,在这片平原上穿过。北面是群山。陪我们游览的是几个中国人,他们对我们这群洋人颇感好奇,这些人品性很好,急于向我们提供各种信息。其中有位很邋遢的小伙子,没留辫子,原来是个和尚。我们在四周转了一会后,进入一座建筑,房间中央有个圣坛,上面是几尊高大的偶像,它们的身上都涂了金。此外,周围的墙上还有一些身形较小的雕像,也都涂了金。我看到几张小纸条,上面写有汉字。有人告诉我,这些小纸条是供占卜用的。我问是怎样的占法。听到我这么问,马上有个中国人从圣坛前拿来一物,像是装火柴用的筒,里面全是像火柴一样的小棒,然后,他双膝跪到一垫子上,开始摇那筒子,一直摇到有小棒掉出来。他捡起那小棒,发现棒上有道刻痕,然后他从那些小纸条中选了一张出来。我发现那纸条上也有类似那刻痕的符号。我们带着那张纸条就走了。我想叫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著名汉学家,因发明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官话读音的音译系统,即“威妥玛拼音”而著称——译者注)把那纸条上的字翻译出来后寄给你。其他在场的中国人看到这一切颇觉有趣。他们的脸上见不到一丝虔诚信仰宗教的迹象,但很奇怪的是,中国人花在建庙上的钱不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