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十年再回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曾经遥远的大道理就这样经巨震深嵌脑海

    胡晓新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十周年了,包括灾区民众在内,人们的生活似乎早已回复常态。回望过去的十年,我们惊奇地发现:那场地动山摇除了曾经带给我们巨大的苦难、悲伤和感动,还深刻影响到了我们中许多人关于生命,关于凝聚力,还有关于多难兴邦等诸多词汇内涵的体验与理解。那些曾经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大道理”,就这样经过这场巨震深深地嵌入脑海。

    想想看,如今我们是否仍然记得,那些瞬间看完后依旧还会泪流满面画面:无数救灾官兵在北川县冒着遭遇塌方和余震的风险,昼夜不歇地搜救被埋百姓,让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潸然泪下;男孩廖波被倒塌的建筑埋压,生命垂危之际,好友李阳举着吊瓶陪伴这位“最好的兄弟”一天一夜,最终获救;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努力要给予自己的妻子死后些许的尊严,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在此之前,我们很少这样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顽强,救援、留住鲜活生命的意义又是如此重大、迫切。这些画面,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领略何为“生命第一”。

    骤然而至的大灾,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可短时间内,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都作出了反应,以最快的速度穷尽各种方式,向灾区伸出援手。从废墟中被救出的3岁男孩郎铮,在担架中举手向解放军叔叔敬礼表示感谢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往后又经过家园重建,短短数年便使灾区重焕生机,可谓奇迹。国难当头之际,民众迸发出来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何为“众志成城”。

    大灾来临,救人救灾、恢复重建就是最大的政治,容不得半点装腔作势、拖沓扯皮,形式主义、官僚作风瞬间没了生存空间与土壤,许多官场积弊、地区隔阂也瞬间被荡涤一空。在“群众生命高于一切”的旗帜之下,大量的管理与应急机制,应形势所迫被不断刷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国家机器运作的紧凑,以及相关官员素质的提升,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何为务实高效。

    不可抗拒的天灾,的确是对人们肉体、精神和财富的多重摧损。但在战胜灾难的过程中,如果像这次救灾过程那样,“生命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整个民族众志成城,相关部门、官员务实高效,那么,我们就是汲取了灾难的教训和经验,凝聚了进步的动力。

    回望一下,实际上,历史上许多灾难过后,一些曾经遥远的“大道理”就会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与认同,形成国民观念的大进步。这,或许就是“多难兴邦”的源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