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档案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5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特色馆藏 深化开发利用

宁波档案馆探索公共服务新路径

宁波市档案局主办,奉化区档案局承办的“留存档案记录,提升家庭文明——家庭档案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在溪口镇上白村举行。

    档案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承担着存史、资政、利民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宁波市档案馆不断加强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深化档案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档案公共服务的新路径。

    主动拓展征集渠道 打造特色馆藏

    为丰富馆藏内容和优化馆藏结构,宁波市档案馆主动而有计划地征集富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其中,宁波老照片和境外宁波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余德富先生是我市一位老摄影家,他用镜头记录了城市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并保留了这些照片。早在2008年,宁波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得知余德富先生手头上有众多珍贵的照片后,主动上门进行联系,商量照片征集事宜。余德富先生手头上的照片起初是零散的,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对它们进行整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将余德富先生的照片分批拿来进行扫描,然后做系统的整理工作,和他一起补充照片的说明,并帮着做检索目录。一批批的老照片被整理好后,查阅更加方便了,余德富先生很满意,2011年、2015年,他分两批正式将3000多张记录宁波发展与变迁的老照片捐赠给市档案馆,这批照片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的一部分,为后人留下了直观生动形象的历史瞬间。

    宁波市档案馆的境外宁波档案资料的抢救性征集工作始于2013年,宁波市档案馆与宁波大学联手实施了“境外宁波档案资料抢救计划”,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去年征集到北美长老会传教士自传、日记、手稿等3944页,在宁波的西方传教士刊印书籍31种等境外(美国、英国)宁波档案资料,有的还形成了系统的汇编材料。

    此外,市档案馆还开展过全家福老照片、老地图等征集工作,连续举办了四届“美丽宁波——档案记忆”摄影比赛,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人们纷纷将记录家庭变迁留下时代印痕的老照片、珍藏的老地图和记录当下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照片捐赠给档案馆,共同为宁波留下一份珍贵的档案,收藏一段过往的记忆。

    在市档案馆的特色馆藏中,还有一批宁波本地名人的档案。2013年《宁波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施行后,名人档案的征集工作加快了步伐,仅去年就征集到常敏毅、毛宾尧等5位名人的档案资料近3千份,目前已征集进市档案馆的名人档案人数达209人。这些特色馆藏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城市的记忆之门,不仅让人们触摸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也为专业的研究人员破译城市的文化基因密码、探寻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信息。

    整合共享资源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广泛覆盖与应用的新时代,全市档案部门着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应用,推进建设收管存用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一方面,积极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我市共有12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包括原江东区档案馆),去年市档案馆完成馆藏数字化400万页,累计1500万页,馆藏数字化率达到72%;全市各级档案馆数字化加工了7000万页,全市档案馆整体数字化率已达到了65%;海曙、奉化、象山、镇海则全部完成了馆藏数字化。另一方面,各级档案馆积极探索电子档案接收工作,开展电子文件归档试点,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电子化归档工作,积极推进相关平台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信息化为档案管理与利用插上了便捷的翅膀,它加快了档案开发与政务信息资源的梳理工作,让档案主动融入到政务数据共享和政府大数据建设中。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持续推进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室一体化建设,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室建设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去年,我市全市新增22家“省示范数字档案室”,33家“省规范化数字档案室”。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计有208家“省示范数字档案室”、796家“省规范化数字档案室”;法院系统实现了各区县(市)基层法院示范数字档案室全覆盖,全市基层档案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进入新时代,新技术大数据理念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化,档案安全面临新的严峻考验,我市始终将档案安全工作放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突出位置。去年按照《档案馆风险评估体系指标表》(草案)整体框架,率先开展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进行整改工作。我市开展了重点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去年我市完成了75TB重点档案数据在兰州基地的首次异地备份,完成了兰州、雅安、长春等三批重要档案数据在宁波的异地备份,新建了甘孜州档案宁波异地备份基地。我市在全市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完成全市73家、383TB重点档案的登记备份。“两地两中心”备份机制运转良好。为进一步提高安全建设水平,确保安全,市档案馆还开展档案的异质备份工作,完成所有建国前档案异质备份,实现信息与实体安全双保险。

    探索服务新路径 让档案“活”起来

    收集和管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让档案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发挥作用。市档案馆通过多种方式让档案“活”起来,如围绕特色馆藏编研专题材料,策划主题展览。前几年灵桥大修之际,市民对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标建筑非常关心,市档案馆在馆藏《重建灵桥纪念册》基础上,收集有关灵桥档案资料,汇编成《灵桥史料选辑》;又在2015年“6·9国际档案日”期间,举办《灵桥史话——灵桥档案图片展》,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发表有关灵桥历史的文章,用多种方式主动为市民提供档案资料,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还征集到市民捐赠的“灵桥落成纪念章”一枚。

    遇到重要纪念日,市档案馆都会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宁波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30周年档案史料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等。近年来,市档案馆还与各级各类媒体合作开办专栏、专版等,利用档案资料,讲述地方历史。

    为使档案工作更接地气,让档案走进普通百姓生活,市档案馆连续几年举办了一系列以家庭档案为主题的活动,普及档案知识,从家庭变迁感受国家变化,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为了方便市民查档,2013年,宁波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创新举措,并作为经验推广到全省。目前,市档案馆已经与上海浦东、黑龙江黑河、贵州黔西南等地签订了跨馆服务协议,如果您需要查阅这些地方的婚姻、知青等档案,不用千里迢迢来回奔波了,只需到市档案馆申请就可以了。还有一项便民举措:您如果需要查阅全省范围内档案馆的开放档案和民生档案,可以到离家最近的档案馆提交申请资料,然后相关档案馆会将查到的所需档案资料寄送到申请的档案馆,您到时去取或要求寄送都可以。不仅这些,如果您有特殊困难,市档案馆还提供送档上门等服务。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市档案馆共接待查阅者近1.4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政府公开信息近7.2万卷(件)。

    去年,市档案部门积极配合“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解决群众在查阅利用民生档案过程中,因保管部门、利用条件和手续要求不同导致某些类型的查档“跑错门”、“跑多次”等问题,专门编印了《宁波市民生档案分布与查阅指南》,免费向市民发放,并在网上公布,为市民利用民生档案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导航仪”。

    记者 陈爱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