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一段时间以来,网约车安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5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促进网约车安全消费座谈会,针对消费者反映较为强烈的“人车不符”等问题,呼吁采取措施杜绝“马甲车”,保证乘客预约的车辆和司机与实际情况一致。同时,中消协建议,对有骚扰、暴力行为的司机要纳入黑名单,采取零容忍。 5月23日《北京青年报》 过去提到转型,一般都指向传统转向现代。其实,新的未必都是好的,老的未必都是不好。真正的转型,应该是向好的转型,与新老无关。因此,传统出租固然要向网约车转型,网约车也要向传统出租转型。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才是一个美好市场的最核心动力。 网约车出现之初,遇到的最大阻力可能来自传统出租。当时的主流声音认为,传统出租要学习网约车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出租车要学习网约车,网约车又何尝不需要学习出租车。出租车没有的问题,或者相对轻微的问题,正是需要网约车学习借鉴的地方。与其说出租车有什么“高招”,不如说出租车有着很多“实招”,他们提前考虑了很多问题,拿出很多有针对性的办法。很多办法,可能不是那么绚丽,甚至有些土、有些笨,但就是这些笨办法,构筑起了相对安全的空间。 目前网约车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大公司病”。一个大脑,面对几千万的毛细血管,这种复杂局面,在历史上可能还没有出现过。破解“大公司病”,需要一些新招,也需要一些实招,特别是一些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拿过来消化吸收。出租车运营已经形成一整套规范了,很多经验都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对出租司机的规范,就很有学习借鉴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