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宁波市暨北仑区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持续一个多月,开办多场系列活动,展示宁波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办学成果。近年来,宁波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狠抓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抓好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A 活动持续一个月,浸润工匠精神 今年的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活动从5月上旬到6月中旬。活动期间,市教育局将通过职业学校开放日、校园摄影作品展、出彩技能、辉映人生——职业学校进初中巡礼、招生咨询、中职学校音体美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展示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提升等多方面取得的办学成果。 作为宣传月活动之一,5月18日下午,主题为“奋斗崭新时代,成就多彩人生”的宁波市职业教育“三美”人物进校园宣讲走进北仑职高。宁波市劳动模范李泽东、优秀成长导师史碧静和北仑职高优秀毕业生逐一登台讲述个人成长经历,分享工作感悟,向广大师生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为青年学生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职教宣传月,我们以多种方式让学生领悟和感知工匠精神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把职业技能培养和工匠精神培育高度融合。”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建国说。 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和慈溪职业高级中学3所学校被授予“浙江省第二批省名校”铜牌。2017年、2018年,宁波共有7所学校分2批成为浙江省名校立项单位。 B 多途径搭建学生成长立交桥 我市有中职学校38所、在校学生6.7万人,有高职院校6所、在校学生5.4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广受认可,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方阵,被誉为技能大赛的“宁波现象"。 专业技能培养是中职学校的生命。近年来,宁波为学生技能提升提供最优越的学习环境。我市评选立项了53个高标准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等建设项目,改造升级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室100个,覆盖了全市龙头企业和职业学校。全市中职学校实训场所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相当于56个足球场。实习仪器设备价值7亿元,技能普测合格率达到97.1%,优秀率达到75.3%。 打造中高本联合体,为职高生未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渠道。在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和宁波外事学校,就分别推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有机会直接进入本科院校深造。2015年,全省单招单考中,宁波中职生本科上线率达到20.1%。目前,宁波中职学生升学比例接近50%,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居于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深化职普融通,让职高生同样能享受普高优质教师课程资源。全市7个区县(市)13所中职学校与对口普高开展职普融通。2016年,投入4000万元,建成全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为全市中小学生职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服务,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稳步提高。 C 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校办学 在腾峰集团,镇海职教中心汽修专业祁永飞、冯潇等八位老师正在参与集团旗下子公司的员工业务培训。老师们与这里的员工同步上课,再把最前言的行业信息、汽修技能带回学校,与学生共享。2013年,镇海职教中心与滕峰集团共建PPP模式4S店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近年来,宁波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以《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重点领域的实施意见》为指导,鼓励民间资本以合作形式,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服务项目建设,盘活各类教育资源。 目前,利用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吸纳宁波所有中高职院校和160多家培训机构、50多个行业协会、6000多家企业加盟,建成长期合作企业1231家,合作企业投入学校设备和资金近亿元。 近5年,全市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30余万人,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校企“双向选择”、联合招工招生、校企“双轨训教”、校企导师“互聘共用”等与现代产业建设相契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3家单位列入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市职教中心等10家单位列入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除了向企业敞开大门,宁波职教坚持对外开放,今年1月,在全省率先发布了“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至2020年,我市将在全市职业院校建设15至20个“一带一路”特色院校(专业),培养1万名左右高素质技能人才。吴彦 陈引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