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英)乔治·纽厄纳姆·赖特(George Newenham Wright)、托马斯·阿罗姆 (Thomas Allom):《中国:系列图画中展现的那个古老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风俗》 (China, In A Series of Views, Displaying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 【内容】该幅画题为“镇海孔庙的第一进大门”,画中棂星门飞檐斗拱、巍然壮观,雕饰繁复精美,门内殿宇隐约可见,门外人物历历在目。
田 力
克陛存(Michael Simpson Culbertson,1819-1862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学者。他于1835年入美国军事学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也就是著名的西点军校(West Point)学习。1839年毕业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在军队服役数年,于1841年退伍,入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学习神学。1844年,克陛存被美国长老会选派为赴华传教士。从1845年至1851年,他主要的活动地点就是在宁波。之后又赴上海,与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合作翻译文理(即文言文——作者注)新旧约圣经。在《圣经》汉译史上,该译本因译笔忠实、文辞典雅,而颇受好评。1862年,克陛存因病在上海去世。
克陛存于1857年在美国纽约出版了一本名为《黑暗笼罩花国:北华的宗教观和盛行的迷信》(Darkness in the Flowery Land; or Religious Notions and Popular Superstitions in North China)的书。所谓“北华”是相对于“南华”来说的,当时的在华西人将广东称为“南华”,而称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为“北华”。作者在书中主要以宁波为代表性研究区域,从基督教的角度对中国的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进行介绍及批判,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状况表示同情,并得出只有《圣经》福音才能带来“拯救”的结论。从西方人关于中国研究的历史脉络上来说,这是近代第一部以宁波地区为主要蓝本、研究中国传统宗教与民间信仰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