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不眠之夜》,观众观看时佩戴的面具和票。 |
 |
来宁波演出的黄磊、何炅版《暗恋·桃花源》。 |
“和闺蜜一起画了猫胡子去看的,特别有意思。”“听到演员唱出《回忆》的时候,真的太激动了。”“坐在最前排,果然每只猫都不同!脸上的表情直到谢幕都没有松懈下来,服了!”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底,宁波城里掀起了一股“猫”的狂潮。从英国引进的原版音乐剧《猫》的上演,为宁波的“追剧人”们带来了一次盛宴,也为阿拉的高质量舞台剧表演添下了一笔重彩。六七年前,走进剧院还是一件离绝大多数宁波人很远的事,而在今天,不管在大剧院还是小剧场,戏剧类、音乐类、舞蹈类、儿童剧等各种形式规格的演出剧目,已经从年头排到了年尾。宁波人的生活,因“追剧”有了更多话题和改变。 一场《猫》释放了 宁波人的观看热情 关于2018年《猫》中国巡演宁波站的演出信息,在3月初就已经公布了,3月16日开始预售的第一轮,三场演出的票是瞬间被“秒完”的。 从5月25日到5月30日,这部动用60多名演员、250多套奢华戏服、以丰富多元的音乐元素呈现出来的英国原版音乐剧,连演七场,完完全全地释放了宁波观众的观看热情。在它上演的4天时间里,宁波人的朋友圈几乎都是被一张张剧照刷屏的节奏。据统计,最后《猫》在宁波扫下了500万元的票房。 “这部从首演开始就被奉为经典,37年来一直热度未减的原版音乐剧,被奉为人生必看的一部作品。所以它刚在网络开售的时候我和朋友就组团去抢票过,结果我们仨谁也没有抢到。在正式演出第二天,我们决定去碰碰运气,结果终于从一家票务公司那里捡了漏。”宁波女生小贝,是这次成功“吸猫”的观众之一。在和这部世界级音乐剧的面对面中,她真正地感受了一次“经典”的水准。 “从演员的表现到道具的逼真再到舞美灯光的表现力,整个剧给我带来的感觉真的很棒。比如剧中主要的布景是一个‘废墟’,剧组将每一件道具都打造得相当真实,茶杯、拖把、薯片……都有点想捡件‘垃圾’回家的冲动。而演员的表演有部分是互动式的,那种融入感也非常强烈,近距离观察演员表演时你会发现,每只猫不同的性格都被演员拿捏得很到位,高冷的、调皮的、憨厚的,一眼就能从表情和肢体语言中看出来。” 追剧 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 正如小贝所说,相比电影、电视剧,戏剧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直观。每一场演出,演员的台词、表现、面部表情都会被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获得无可回避的冲击感。 “要是看话剧位置坐得靠前些,甚至还能捕捉到与演员的眼神互动。而且在那几个小时内,自己可以完全抛弃外物,沉入式体验与思考——话剧的这种体验是电视电影完全没有的。” 黄尔基是宁波一位话剧爱好者,她表示,看话剧没有进度条,但更能让观众沉浸其中。“而且,每场话剧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演员每次表演时候的状态都会有不同,所以你当下所看到的表演或许再也无法复制。” 随着宁波看剧氛围的逐渐形成,观众也能在家门口和越来越多的优秀戏剧见面。从《暗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无人生还》这样的国内优秀话剧作品,到《人鬼情未了》《保镖》《猫》这些原版引进的经典音乐剧,在宁波均是叫好又叫座。另一方面,一些实验剧场和宁波本土的艺术家也都在进行各种剧目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尝试。去年底,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就共同创作了甬剧史上第一部沉浸式的实验甬剧,让观众着实惊艳了一番。 “沉浸式戏剧可是说是将戏剧的直观放到最大的一种形式。演员就在你面前表演,观众就像是一个故事的旁观者,有时甚至可以参与其中。你可以在不同的剧情环境中奔跑,也可以停下来翻看现场的所有陈设和道具,还可以偷吃糖果铺里的糖,真实得就像是自己在出演。”不久前,小贝去上海追了两场“沉浸式戏剧”的代表作《不眠之夜》,超强的体验感让她念念不忘。“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宁波也能有这种沉浸式的戏剧可以体验。” 引进剧目和看剧人 逐年提升 近年来,宁波戏剧氛围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宁波大剧院这两年来每年都引进了一百多场剧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院以及孟京辉团队、开心麻花团队的优秀作品。而2017年引进的国外团队带来的原版作品占比更是达到了26%。而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每年自营演出也在90场左右,大成本的剧目基本每个季度会有一两部。 不过和上海、杭州相比,宁波人的“追剧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面有客观原因,一些国外剧团在做巡演的时候,排演的场次基本都是一周起接,而以宁波目前的受众数量来说,是无法消化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主观追求程度。“就目前来看,宁波市民对于文化的消费仍比较谨慎。看戏剧的人群基数确实不能算大。”文化广场大剧院的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从选择喜好上看也能客观反映出一些问题。“比较有直接感官体验的剧目,比如开心麻花的喜剧、阿加莎的悬疑剧以及像《猫》这样誉满全球的剧目,会更让宁波人乐意买单。而那些缺乏娱乐性,需要更高艺术审美能力的剧目则反响平平。”宁波大剧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纵向来说,看剧的人数翻了N倍,但横向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宁波观众的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大剧院每年六一、圣诞档,都会花高成本引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或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的优秀作品。 “今天看儿童剧的孩子,很可能就是未来宁波的话剧、音乐剧乃至歌剧的观众。我们注重儿童剧的品质,就是想在年幼的时候为他们打下一个更加扎实的审美基础,告诉他们什么样的表演才是优秀的,这样提升的也是宁波未来剧院观众的综合素养。而从家长和孩子对于这些剧目的追捧程度来看,也让我们充满信心。” 让戏剧的水平和观众的欣赏能力同步成长,在时间的作用之下,相信多年以后,宁波的戏剧之花也能绽放得更加光彩夺目。 记者 黎莉/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