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校互动,家长不可太“玻璃心”

    何勇海

    近日,一封来自河南驻马店西平县一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的辞职信火了。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引发部分家长不满。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6月4日《燕赵都市报》

    一些家长的做法确实反应过激。不错,出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呵护学生隐私权、破除“唯分数论”教育理念等需要,近年来,不少地方出台要求,严禁老师将学生成绩及名次发至家长微信群、QQ群等公共平台,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但按照我们的朴素理解,严禁老师公开发布的学生成绩及名次,应是各类考试的成绩及名次吧?一次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被公布到家长群,何至于上升到打击学生积极性的高度,甚至伤害了个别学生和家长的自尊?

    此事最值得反思的,是家校如何互动互信。老师对每个学生确应多表扬、慎批评,做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但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尽量与老师站在同一立场教育、管理、督促孩子;对于老师对学生做出的举动,要思考一下老师的出发点是什么,并多多给予理解。对老师的不合理做法可私下沟通,沟通不了再找学校领导反映。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因为孩子“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