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理后的月湖。记者 刘波 摄 |
本报讯(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陈伟奋 项一嵚) 在昨天举行的浙江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上,宁波市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这也是宁波市市级层面首次夺得全省治水领域的最高荣誉。在此之前,象山县、北仑区、宁海县、奉化区都捧得过县(市、区)级“大禹鼎”。昨天公布的县(市、区)级榜单上,江北区、北仑区、奉化区、宁海县和象山县榜上有名。 2014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宁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水共治”,统筹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作。4年来,我市坚持以治污攻坚、治水强基、供水优化、全民节水四大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剿灭劣V类水。去年,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按照市政府“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总体部署,以老小区、旧城区、工业区等八大区块为重点,首批45个镇(乡、街道)和功能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顺利完成,各创建单位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市完成沿河排口整治8179个,淘汰落后企业215家,384家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部纳入智能化防控平台,完成以农村污水治理为重点的村庄整治284个。 正因如此,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2017年全市10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率达80%,提前三年实现考核目标;与2014年相比,80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从33.8%提高到71.3%,水质达标率从57.5%提高到80%;全市水环境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双跃居全省第2位。 据了解,“大禹鼎”每年都需要重新考核认定,只有在治水工作中切实取得成效,才能“守鼎”成功。为此,我市还将继续开展“五水共治”,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 全市已经拟定2018年度“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目标任务。今年共有82个乡镇(街道、功能区)拟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其中60个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各区县(市)、园区根据“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要求和验收标准,今年初步安排888个创建项目,预计总投资额77.27亿元。 今年,我市还将继续推进“生态活水”工程,让河水动起来、流起来,重点加大中心城区生态调水力度,坚持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补水并重,合理开展水源调配,进一步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