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的市第二医院。 记者 刘波 摄 |
 |
1930年建成的华美医院新院外景。 市第二医院供图 |
讲述人 宁波市第二医院前外科主任 曹树立 一个人,亲历一家百年老医院的涅槃;一家跨越三个世纪的医院,见证了宁波医疗卫生事业的沧桑巨变。 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72岁的宁波市第二医院前外科主任曹树立,都会准时出现在肝胆胰外科病房,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场景,36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曹树立对医院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变化都如数家珍:这里有宁波历史最悠久的住院大楼,大楼里很拉风的电梯,开关门都靠手动;这里也崛起了宁波最早的高层住院大楼,医院完成的宁波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宁波最早的心脏直视手术,都印证了宁波医疗水平的步步提高。 四十年春风化雨,曹树立眼看着从宁波市第二医院走出去的同事们,先后成为市妇儿医院、李惠利医院的开院元老,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这座城市遍地开花。 一滴水,能折射大海的波涛。如今,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蒸蒸日上,拥有医疗机构4157家、医院154家,医疗耗材采购“宁波规则”、医疗纠纷处置“宁波解法”、宁波云医院作为样本在全国推广。 1 40年前手术室都没空调 夏天就“封刀” 冬天做手术冻得“刮刮抖” 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曹树立始终离不开工作了多年的外科手术台,至今仍坚守在临床一线。 每当走进医院里设备先进的层流手术室,他总会感慨现在的外科医生真幸福。回忆起当年简陋的手术室,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却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1982年前,曹树立调入宁波市第二医院外科,就在如今位于西北街口的1号楼工作。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1930年落成,是宁波最早的住院大楼,冯玉祥、孙传芳等名人都曾为之捐款,也是当时市第二医院仅有的一幢住院大楼。 “现在看起来,1号楼不起眼,其实这幢5层大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很气派的。”曹树立说,住院大楼里有相当拉风的老式电梯,伸缩网格门是透风的,开关全要靠手推。医院还有当时在宁波很先进的进口黑白B超。到了1985年,医院有了CT,不过只能做头部,其他部位不行。 “当时住院部有22张床位的大病房,像集体宿舍一样。晚上遇到有要抢救的病人进来,大家就都睡不着了。”曹树立说。作为外科医生,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的手术室,没有麻醉机、高频电刀和心电监护,麻醉师只有一个立式的落地血压计可用。手术室里没空调,天气热了用电扇,一台手术下来,医生护士全身上下都湿透。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最热的时候,担心手术切口感染,外科医生只能无奈“封刀”,除了急诊手术外,其他手术都暂停。 到了冬天,在没有空调的手术室里做手术,病人和医生又都冻得“刮刮抖”。“有时候半夜起来做手术,用冷水洗手10分钟,再在冰冷的酒精筒里泡上5分钟,两只手臂出水的时候都冻得麻木了。”曹树立回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手术室里总算有了窗式空调,不过每次轰隆隆的响声,就像在车间里给病人做手术。 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医务人员都干劲十足。曹树立说,当时的外科医生都是隔一天上一个晚班,几乎天天泡在医院里。医生不够,各种手术都要上,一年下来,一个外科医生就能独当一面,手术从头可以开到脚。 1982年,医院成功完成市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上世纪八十年中叶,胸外科实施了市内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骨科也开展了断肢再植等高难度手术。为了临床需要,血液透析中心、肿瘤诊治中心、重症监护、临床实验室等相继成立,填补了市内空白,成为载入宁波医疗史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