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天是第四个“全国放鱼日”

我市放流800万尾大黄鱼鱼苗

放流岱衢族大黄鱼鱼苗现场。记者 鲁威 摄

    本报讯(记者 鲁威 通讯员 刘御芳) 6月6日,是第四个“全国放鱼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助力乡村振兴”。昨天,一艘载着800万多尾岱衢族大黄鱼鱼苗的活水船从象山西沪港出发,航行到指定海域,将大黄鱼鱼苗放归到东海“老家”。这是我市连续第8年放流大黄鱼。经过连续监测,本地大黄鱼资源量不断增加,存活率已经超过13%,放流增殖效果明显。

    岱衢族大黄鱼俗称本地大黄鱼,曾经位居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之首,也是宁波人最喜爱的海鲜品种之一。

    昨天上午,记者乘坐渔政船艇从象山黄避岙海监基地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航行,来到既定海域。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放流鱼苗的成活率,确保增殖放流效果,放流采用了大型活水船装运,船上一刻不停地给暂养池换海水,使鱼苗能适应大海温度。

    登上活水运输船,可以看到甲板上暂养池里,五六厘米长的大黄鱼鱼苗成群结队地游动着。“大黄鱼鱼苗放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通过滑道缓慢放流,另一种是通过机械化吊仓将鱼苗直接放入海里放流。”船上的工作人员介绍。

    随后,在工作人员和参与活动的爱心人士实施放流后,活水运输船继续行驶到南韭山临近海域,将剩下的大黄鱼鱼苗放入海里。昨天,我市共放流800万多尾大黄鱼鱼苗。“这些鱼苗的父母亲都是野生的,培育出来的鱼苗也是类野生的,体型、口味等都非常相似。”市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渔监处负责人林建国告诉记者。

    放流鱼苗增殖效果如何?近年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对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后回捕率做过跟踪监测。“我们在饲养这些鱼苗的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微量元素,鱼苗吸收后,这种微量元素会永久标记在鱼的耳石中。根据检测耳石中的微量元素,可以判定是不是放流的鱼。”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工作人员表示。

    经实测调查和模型评估,以2017年为例,大黄鱼鱼苗单位投入回捕潜能为87公斤/万尾,鱼种当龄单位投入回捕潜能为475公斤/万尾。2017年岱衢族大黄鱼渔获物占比达到了29.8%,存活率超过13%,回捕潜能达到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

    “我市开展的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衰退渔业种群、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功效。现已成为浙江近海岱衢族大黄鱼资源恢复的重要驱动因素。”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

    ■新闻链接

    今年我市预计将增殖放流10亿尾鱼苗,包括岱衢族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毛蚶等品种。来自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信息显示,2013~2017年我市持续在象山港、南韭山、渔山列岛海域和姚江水域等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岱衢族大黄鱼、黄姑鱼、黑鲷、乌贼、梭子蟹、海水贝类、淡水夏花等苗种41.2亿尾(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