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城市管理管得更多

全省非接触执法等工作现场会在宁波召开

    继全国非接触执法现场会在宁波召开之后,全省非接触执法工作现场会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在宁波召开。昨天,来自全省的70余位专家一起交流推广宁波“非接触性”执法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会上提出,要深化“最多跑一次”,加快实施综合执法职权划转,今年9月底前要完成建筑业、房地产业、人防(民防)、安全生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教育、体育管理等7个方面的职权划转,今年11月底前完成其他职权划转。

    当天上午,省内综合执法领域专家到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江厦中队、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老外滩执法分队、江北区人民法院综合行政执法联络室、镇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庄市中队等地进行了现场观摩。

    近年来,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非接触性执法新模式,以现场执法可视化为前提,以违法取证多元化为保障,积极探索运用视频监控、影像摄录等信息技术手段,固定违法事实证据,在当事人“零口供”情况下,完成整个违法行为查处,提升了行政执法权威性和执法效能,减少了基层执法实践中的矛盾和冲突,执法环境日益改善,社会认可持续向好。

    目前,全市各地正积极探索建立与法院、公安交警等协作配合保障机制。通过“城管+公安”建立专职保障、驻点保障等形式,加大公安保障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近百名民警入驻城管,专司保障工作。以海曙区为例,目前共配备30名公安民警,对行政执法实行跟随式、紧密型保障,一旦发生争执,民警及时介入,进行教育劝导,平息暴力抗法苗头,使综合执法威慑力和刚性度得到极大提升。推行“城管+交警”后,全市人行道违停与交警联网处理,全面提高了处罚执行率。推进“城管+法院”后,加强与法院联动,双方互设联络室,逐步形成了破解执行难题的“绿色通道”。

    宁波城管部门通过绘“民生服务地图”,架起了城管与市民的“连心桥”,先后推出“杨梅地图”“橘子地图”“停车地图”“公厕地图”等,标记疏导点、停车点、公厕位置,不仅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梅农、橘农随意设摊的问题,方便市民停车如厕,也尽显城管换位服务、主动服务、精准服务的真谛,深受好评。为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宁波于2008年成立城管义工协会。发展至今,已有8.3万名城管义工,累计提供300万小时义务服务。依托义工协会,我市城管部门积极推行“以义促改”工作机制,对情节轻微、自行纠正违法行为的当事人予以“警告”处罚,并让其以城管义工身份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

    昨天下午,在省内综合执法系统座谈会上,我市介绍了非接触性执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省住建厅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局就下半年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重点工作作了布置。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刘拥军 郭腾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