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巧合,余姚一对5岁双胞胎女童成了母亲闺蜜的“孩子”。因为没有办理出生证,导致无法落户。眼看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没有户口的两个孩子面临无法入园的窘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未婚生女 一对5岁双胞胎一直无法落户 “如果不是民警的全力帮忙,两个孙女的户口根本落不了户,上学也不能去。”昨天上午,余姚临山镇汝东村的岑阿姨特意带着双胞胎孙女来到临山派出所,给民警们送上一面“为民服务 尽职尽责”的锦旗,以此感谢警方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 岑阿姨告诉记者,眼看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她的一对天真可爱的双胞胎孙女之前一直没报上户口。孩子一般一出生就要到当地派出所报户口,这对双胞胎为何没报呢?原因还要从去年说起。 去年3月,岑阿姨带着双胞胎孙女来到临山派出所,要求给孙女上户口。户籍民警发现,这对双胞胎当时已有4岁了,却一直没有上户口,这是为何?在民警细问下,岑阿姨才说出了实情,原来这对双胞胎是她儿子和一名安徽女子所生,孩子父母一直没给她们上户口,至于为何不给孩子落户,岑阿姨也并不知道其中缘由。 由于岑阿姨提供的资料不全,按照户籍办理规定,窗口无法办理孩子落户。为了帮助孩子,民警决定先搞清楚她们的真正来历。 种种巧合 双胞胎成了别人的“女儿” 为了解双胞胎的出生情况,民警先联系了岑阿姨的儿子项先生。在外打工的项先生称,双胞胎女儿出生在2013年12月29日,是自己和一名安徽女子生的。当年,女儿出生医院是在杭州某妇产科医院,是未婚生女。 民警还了解到,双胞胎母亲入院当天,因为身份证遗失,便借用了闺蜜周某的身份证。等孩子出生之后,登记在医院的父母信息也就成了闺蜜及其男友。此后,孩子一直没有办理出生证明。而没过两年,项先生又与双胞胎的母亲分手了。 民警向市局汇报了基本情况后,开始为孩子落户奔走。 据办事民警介绍,孩子要落户,首先要查找到母亲的行踪。经调查,其母亲目前暂住在杭州。民警电话联系上她时,对方却表示已经另组家庭,对于配合民警工作有所顾虑。民警经过多次劝说,最终才说服了对方。 此后,民警又联系到双胞胎的出生医院,希望医院能够出具孩子的出生证明。然而院方表示,出生证明只能按照当年登记的孩子父母来填写。这也就意味着,双胞胎依然无法落户到项先生的名下。 一波三折 指纹鉴定没能证明母亲身份 “医院的原则没有错,但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法落户了。”尽管遇到了难题,但民警还是多次与院方进行了沟通,希望可以找到可行办法。经院方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终于有了一线转机。 院方表示,双胞胎母亲在住院的病历上留有一个拇指指纹,可以通过指纹比对的方式,证明当时住院的产妇就是其本人,这样就可以变更出生证明上的父母信息。得知这一消息后,民警马上将孩子母亲住院时留下的指纹调回进行鉴定。与此同时,民警又陪同项先生一家前往司法鉴定中心做亲子鉴定。 眼看着只要鉴定结果相符,双胞胎的出生证明就能修改,落户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孩子母亲的指纹对比环节却再起波澜。 亲子鉴定结果证明,双胞胎与父母的血缘关系是相符的,但由于当年孩子母亲在医院所留的指纹不够清晰,造成了比对结果无法完全吻合。按照规定,院方最终还是拒绝了更改出生证明的请求。 圆满结果 警方奔走一年多,女童成功落户 出生证明落户这条路走不通,只能另辟蹊径。此后,余姚市公安局开启了特殊情况落户通道。但这样也并不容易,民警需要搜集更多的事实材料,证明双胞胎的身份。 宁波警方发出协查函,在孩子母亲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的努力下,警方确认双胞胎女童并未落户女方户下。此后,民警又无数次奔波于有关部门,将双胞胎父母双方的情况说明、亲子鉴定证明材料以及医院病历等资料,送到上级部门审核。今年6月初,双胞胎女童终于落户项先生家,而这场“马拉松”整整跑了一年零两个月。 记者 孔玲 通讯员 牛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