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喷香水、抹香水的现代人,对于古人的薰香、佩香、焚香越来越陌生了。事实上,在我国的宋朝,香产业特别发达,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香料,有线香、篾香、盘香、香丸、香饼、香珠等各种形态的香,民间还有自制各种香的香方、香谱。“在那个时候,香就像背景音乐一样,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夏柯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香文化是一个被忽视的IP资源库,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开发。” 人物名片: 夏柯,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大红鹰学院艺术品产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IP资源的开发和研究。 6月16日,夏柯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主讲了《瑞脑消金兽——宋代香文化探析》。 从李清照词作看宋人玩香 夏柯先从大家熟知的李清照的词作开始,来讲宋代的人是怎么玩香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醉花阴》中很有名的一句,整首词中有两处出现了“香”,即上阕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和下阕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佳节又重阳的节日里,李清照思念自己的丈夫,百无聊赖,这一天的天气又不太好,薄雾笼罩,不适合户外活动,她只好待在家里,寂寞地“瑞脑消金兽”,就是用一个兽首的铜炉焚烧瑞脑。瑞脑,即龙脑香,也就是冰片。“大家注意,李清照不是简单地烧一炉香,而是红袖添香,一炉又一炉,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傍晚时分,诗人从室内移步户外,在花园里喝酒赏花,在秋风的微微吹拂下,“有暗香盈袖”。为什么暗香充满了衣袖?因为她在烧着瑞脑的室内待了一天。宋代的人还有一种流行的做法是,为了让衣袖尽量多地熏染上香味,他们把宽大的袖子笼在香炉上面,用袖子把这些香气搜集起来,搜集完还把袖口绑紧,然后或去参加聚会,或去办公、看书,进了另外一个场所以后,再把袖口打开,让整个室内充满了香味。 “‘香’充满了李清照这首词所表达的整个时间和空间,犹如我们今天咖啡馆里的背景音乐,你在用餐、谈心的时候不一定会去关注背景音乐,但实际上它在暗暗地影响着你,给了这个场域一个情绪的基调。”夏柯说,不只李清照的作品,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香同样贯穿其中。 宋代是中国香文化的高峰 夏柯认为,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香料生产、香品制作,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的技术、习惯、制度与观念等,体现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与价值观念。 追溯香文化的历史,夏柯认为春秋战国时候,人们对香已有了初步认识和使用。比如《诗经》记载了180种左右的植物,其中有30种是芳香的植物,有些已经被人工栽培;在《楚辞》中,也有大量关于香草、香包的描述,如“纫秋兰以为佩”。到了汉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大量西域及域外的香料开始传入;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教的大发展对香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唐宋时期,中国的香文化渐趋成熟,“尤其是宋代,由于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长足发展,大量海外的新的香料开始输入中国,加之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香文化的接受和推广程度也是空前的。所以宋代是中国香文化的高峰。” 夏柯还介绍了宋代的香料、香品的形态、制香工艺、香方等。“宋代的香料有100多种,当然这个数字没法跟今天比。我们现在用的香料大概有500种,古人那时候能用到100多种,已经是历史的高峰了。”这些香料分动物类和植物类。前者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后者有沉香、乳香、龙脑、樟脑等树脂类,有蔷薇、茉莉、玫瑰、紫罗兰、藿香、薄荷、桂叶等花草类,有檀香、降真香、苏合香等木材类,有豆蔻、丁香、胡椒、花椒等果类,有佛手、柠檬、柑橘等水果类,有当归、地黄、干姜、白芷等根茎类。 宋人为制香“脑洞大开” 大部分的原生态香材、香料需要进行人工处理和加工,才能做成香品。“宋代的合香是香文化处于顶峰状态的标志。尽管其他的朝代也有合香,但是宋代把合香真正发展到一种学问、一种艺术的高度。”夏柯说。 何谓合香?就是香料的调制配伍。调制配伍的过程很讲究,这个香料和那个香料是否能够配合?怎么样让它们协调共处发挥最大的功效?从中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其实,不仅是香,中药也是由很多味药一起配制成的,起到一个“1+1大于2”的效果。 宋代的人在合香中花了大量精力,诞生了很多的香方、香谱,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各种“脑洞大开”的创造力。 夏柯举了个“花蒸香”的例子,这是宋代非常有名的一款合香,就是以沉香和檀香作为香骨,切成一个个的小块,然后把鲜花配上去,想要哪种香味,就配哪种鲜花。最绝的是“四季花蒸香”,其制作需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春季的某种花开放的时候,摘下来,跟香骨放在一起蒸,互相之间产生一些反应,然后放在一个坛子里窨干、储备,等到夏季的一种花开放了,再摘下来像之前那样做,就这样把代表一年四季的花朵和香骨一起调制。所以这种香一旦放在香炉里焚烧起来,用宋人的说法是能感受到去年一年的美好时光。张元干《浣溪沙》里“和露摘来轻换骨,傍怀闻处恼回肠,去年时候入思量”,写的就是这个。 香产业是宋朝一大财税来源 据《宋史》记载,“宋之经费,除茶、盐之外, 惟香之为利博”,从中可看出当时香产业的发达。众所周知,茶、盐是历代封建王朝主要的财税来源,而在宋朝,香跟茶和盐相提并论,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想像。 对此,夏柯分析,当时很多香料作为进口物品,并非像现在的自由贸易,而是由政府统一收购入库后再加价卖出,利润非常高,所以宋代财政的一部分贡献来自于香品的进口和专卖制度。另一方面,香在民间的运用非常普遍。香除了满足嗅觉享受、怡情养性、调理心情外,在那个年代,还有洁净环境、驱虫防菌之用。此外,在祭祀等一些仪式上,也需要香;香料和香品还能入药,宋朝发明的药用的香的配方也是有史以来最多的。香还蔓延到了饮食方面,有的做成调味品,有的直接做成小吃,如香糕、香水(不是现代人喷的香水,是当时喝的一种香饮料),这个在当年的临安城里,大街小巷卖得非常火爆。还有美容方面的运用,有香粉、香包等。“正是因为应用得很广,所以香产业很发达。” “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文化IP资源库,而且这个IP如今是可以免费使用的,比如合香那么多的配方,若把它开发出来,就很不得了了。”夏柯说,老祖宗创造了这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利用。 ■夏柯荐书: 一、《画堂香事》 作者:孟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该书以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为主线,叙述古人如何将香料用于日常起居、养生、美容、饮食中,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香料香品的日常应用和生活香文化的著作。本书可读性强,采用大量香文化相关的文物图片,细诉香草、香料、香露、香熏、香炉、香阁等蕴涵的民俗、文化背景,及其与情、爱间含蓄而清远的关联,为读者展开一幅古代香文化的时尚图卷。 二、《香乘》 作者:周嘉胄(明代)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是明代香学家周嘉胄穷20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搜集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记载了大量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首选之作。 ■下期预告: 讲座《生活场景中的马克思》 时间:6月23日14:00 地点:市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卢刚,法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矿大(北京)首批“越崎青年学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著作有《马克思靠谱》(合著)、《马克思传》等。 本版撰稿 记者 俞素梅 摄影 通讯员 顾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