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蔺草客”劳作艰辛,但对生活依然充满了笑容 |
|
割草 |
|
抖草 |
|
捆草 |
|
过秤后,“蔺草客”把蔺草背上运输车 |
|
劳作归来,“蔺草客”在洗头 |
宁波老底子有“东乡一株菜,西乡一根草”之说,这里说的“草”,就是蔺草。蔺草是一种适合做草席等编织品的优质材料。海曙区古林、集士港、高桥、横街是我市主要蔺草种植地。 在古林镇,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数千年前,一群仙女在天宫里绣花,其中一位仙女一不小心将手中的绣花针掉落人间,地点就在广德湖畔的沼泽地里。不久,沼泽地中生长出一棵棵蔺草来。后来,种蔺草、编草席,成了这一带农民的主要产业。 过去,古林有“万家做席,百家卖席”之说,足见黄古林草席业的兴盛和繁荣。据古林镇老人们回忆:旧时每逢农历三、七、十是黄古林集市。每逢集市天,天还未放亮,四面八方的席船和附近乡镇卖席的农民,陆续不断地涌向五港桥畔的席行。当时,约二三十家席行在此收购草席。桥畔两岸人头攒动,吆喝声、招呼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一派火爆的席市场面。 每年6月初是蔺草收割季节。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之割草季节性又很强,当地农户的劳动力应付不了大规模的蔺草收割。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割蔺草这一行当,逐渐被来自江西、贵州、安徽、四川等地的“蔺草客”所代替。每当蔺草收割季,这群“蔺草客”好似迁徙的候鸟,从各地“飞”到宁波,投入到如海一般的蔺草地中。在蔺草种植的鼎盛时期,有上万个外地“蔺草客”在蔺草地里挥汗如雨。 割草大军每天早出晚归,头顶烈日,风雨无阻,梅雨天还在泥泞的蔺草地里艰难跋涉,这样的日子要持续20多天。他们大多以同乡、同族为一个集体,相互照应。有的人已有二十多年的割草史。 割蔺草看似简单,其实割草、抖草、捆绑、背草及搬运,这些动作是有技巧的,熟练了速度自然会上去。过去,割草是按亩算钱,现在则是以重量计算,手脚勤快的老手,每天可挣300多元。尽管割草的活又脏又累,但“蔺草客”们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笑容。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通讯员 徐浩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