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人们在观赏改革开放40周年宁波书法篆刻成果展作品。记者 周建平 摄 |
昨日,以“传承·发展/大师说”为主题,《改革开放40周年宁波书法篆刻艺术成果展》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深厚的传统文化内容,别具匠心的创作,焕然一新的布展,赢得了来自各地的书法爱好者的一致点赞。 展览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承办,宁波美术馆、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协办。这次展览是“书法甬军”的一次集体亮相,也为全市人民奉献了一场艺术盛宴。展览将持续至7月4日。 “希望站在历史的高度,定位全国” “我希望站在历史的高度,定位全国,实实在在地为宁波文化做一件有意义、将来可以不朽的大事。”这是本次大展的策划者、祖籍鄞州的书法名家陈振濂的心愿。 陈振濂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去年年初受聘为宁波文艺大师,并开办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 据悉,这次展览共展出56人的150余件作品,在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最初18位成员的基础上,又吸收发展了一些新人,几乎囊括了改革开放以来,活跃在当下宁波书坛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和崭露头角的书法新生代,可以说充分展示了宁波书法的整体创作水平,是“书法甬军”的一次集体亮相。 “金石者,往古人类之遗文,或一切有意识之作品,赖金石或其他物质以直接流传至于今日者,皆是也。以此种材料作客观的研究以贡献于史学者,谓之金石学。古代人类所遗留之材料,凡与中国史有关者,谓之中国金石学。”这是马衡撰写的《中国金石学概要》一书中对金石学的定义。 “山青水碧白沙渡,墨气淋漓大写真。不是清湘旧草稿,凭谁着我画中身。”这是潘天寿先生的用诗来论画,他说,“在诗的表现上,有关格调、韵律、音节、意趣等等,与绘画表现上的风格、神情、气韵、节奏等等,两者是完全相通的。” 这些都是这次展出的书法内容,记者随意摘录几句。和通常的书法作品相比,多了内涵和意趣,体现了真正的文化传承。陈振濂表示:“‘传承·发展/大师说’的宗旨是继承弘扬近代宁波的大师巨匠赵叔孺、马衡、潘天寿、沙孟海等的精神,不忘初心,秉承继承创新的艺术精神,以他们的诗文题跋等为题材进行创作,既是向大师学习的过程,又可以以群像的方式展示宁波书法篆刻的整体发展水平。” “真正把‘书法甬军’队伍带起来,推出去” 这次规模和水平堪称宁波之最的展览是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记者通过采访了解了背后的故事。 著名书法家林邦德告诉记者:“这次走进展馆,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确实是近年来宁波最好的书法篆刻展。陈振濂老师非常严格,每一次评稿都亲力亲为、不厌其烦,有什么不足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并要求重写或者淘汰。陈老师的工作室确实扎扎实实地做事情,真正把宁波的书法篆刻队伍带起来,推出去。这个做法也值得宁波的很多文艺家工作室学习。” 在展览的作品中,一组“大师说”的篆刻特别吸引眼球。最初篆刻“大师说”字样印章的是宁波著名的篆刻家、西泠印社成员张奕辰,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有感而发,用鸟虫篆书创作了一枚印章,在微信群中分享给大家,得到了陈振濂的好评。 以张奕辰的这次创意为启示,陈振濂要求篆刻专业的在一周之内完成“大师说”的命题篆刻。“我本来以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没想到给了我一个惊喜,宁波篆刻家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创作水平足够强大,而且非常团结,有大格局。”陈振濂对此作了全面的肯定。 开幕式上,陈振濂先生向宁波美术馆等单位和陈振濂文艺大师工作室学员赠送《书法新时代》一书。据悉,作为展览的系列活动,除了精美的作品集、《书法篆刻“新时代”》新书首发外,接下来还有两场学术报告会、一次书法媒体对话会、一组进入社区和学校等的公益讲座等。 记者 陈晓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