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殷 夏至到,杨梅熟。 夏至前后的宁波各地进入梅雨季节,杨梅也刚好上市了。杨梅固然以慈溪和余姚的最为有名,但各县市区有山的地方,或多或少都种有杨梅,只是规模不大。杨梅的时令性很强,当天摘的必须当天卖掉,否则就会变味,今年又是出产的大年,销售是个问题。有关部门顺应民意,推出了杨梅销售的疏导点,有的还有手绘的销售地图,效果不错。 我上下班途径的几个村子也种有杨梅,很多村民就近在公路边开卖了,尤其在柴桥后所。一辆三轮车或是折叠桌、一把太阳伞,几个框子或是篮子,生意就开张了,随摘随卖。有次下班时路过,我就停下车,看货色询价钱。买杨梅,不妨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判断之。望色,杨梅一般颜色越深越好,紫黑色最佳。凑近一闻,应该有淡淡的清香、无异味者为佳,如果有酒味则是不新鲜了。问是何时采摘的,梅农一般在清晨或午后去摘的。再用手摸一摸,干燥、有明显的凸起感,以软中带硬的为好,太软的过熟了,可能是落地果。不妨再尝上一两个,深紫和带红的各一,如果都不酸,这篮杨梅应该不错。 那次我见梅农是个阿姨,年纪五六十岁,戴顶草帽,肤色黝黑。她的车上只剩两篮杨梅,她说下午刚去摘的,新鲜的很。我看着颜色挺深,手感偏硬,个儿虽不大,味道还好,就问价格。阿姨说她马上要回家做饭了,十五元一篮,有一篮没满,一共25元。一塑料篮可以装3斤左右,15元真的不贵。我自己曾经去山上摘过杨梅,这活不好干。山高路难走,林深风不至,闷得很,蚊虫之类的也多。低处的杨梅还好摘,高处就难了,要爬树,或是用梯子,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每年因为采摘而摔伤的梅农不在少数。即便不算管理的成本,单单采摘的功夫也值点钱吧?于是也不还价,就买下了这两篮杨梅。 同事说他乘车时遇到过在公交车上卖杨梅的,也是位后所村的阿姨。她用扁担挑着两个大竹筐上车,里面装着杨梅。先递来让车上人免费品尝,再询问有人想买不。她介绍是一大早刚摘的新鲜货,自己都还没吃早饭,等一下还要送孙子去学校,这些杨梅就便宜卖了,一筐5斤的杨梅只要20元。人有从众心理,只要有一个乘客买了,其他的都会跟上。短短几站路十分钟的功夫,阿姨的几十斤杨梅就销售一空了。她喜滋滋地下车,到对面的车站坐车回家。 新鲜的杨梅,吃掉一些,剩下的套个塑料袋,放在冰箱里,可以存放两三天。如果放在冷冻室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也可以做成果酱和糖水杨梅。杨梅用盐水浸泡、控水后,放在玻璃瓶中,放点冰糖,倒入高度白酒,就是杨梅酒。约一个月后就可以喝了,酒味都进了果子里,有点呛口,但可以预防中暑、治腹泻和痢疾。而那酒味带甜,很柔和,略冰一下饮用,可以解暑。杨梅甜酸可口、生津解渴,多吃点除了会倒牙,没听说会造成其他的不适——那就多享受南方这特有的口福吧。
|